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阿连诗语已通神,玉板霜毫不厌珍。
老我簿书安用此,自应回施与青春。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炎正所作,名为《送纸笔与何庆远》。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他对于文墨之物的珍视和重视。
“阿连诗语已通神”,这里的“阿连”可能是指诗人的名字或别称,表达的是诗人已经达到了一种诗意与神明相通的地步。诗歌中的语言、情感都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之美。
“玉板霜毫不厌珍”,这句中,“玉板”比喻精美的书写工具,可能是指用玉石制成的文房四宝之一——砚台;“霜毫”则形容笔锋之尖锐,如同初冬的霜花一样。诗人不仅珍视这些物品,还乐于使用它们来创作文学作品。
“老我簿书安用此”,这里的“我”指代作者自己,表明在年岁渐长后,他仍然保持着对文墨的热爱和执着。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文学事业的坚守与不懈追求。
“自应回施与青春”,这句中,“应回”可能是指家中的书房或藏书之所;“施与青春”则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即将这些珍贵的文墨物品传承给年轻一代,让他们也能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启发和成长。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定而深沉的情感,透露着对朋友、对文学、对青春的美好祝愿。通过这简短的四句,我们可以窥见宋代文人对于文化传承与个人修养的重视,以及他们在生活中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不详
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瘴海骊龙供素沫,蛮村花露挹清滋。
微参鼻观犹疑似,全在炉烟未发时。
此君清苦真吾似,更对骚人细说诗。
松鼎炷香无俗韵,荷盘盛果近儿嬉。
人情上下鸥在水,世事纷纭蛛挂丝。
已约青山同晚节,一杯当釂莫牢辞。
璧月秋光满,银河夜色开。
尝从北辰所,飞堕一星来。
许国身为栋,居庭面对槐。
黄封天上酒,岁岁酌金罍。
文武今三相,东西冠两班。
公身为九鼎,国势屹南山。
经济谈间了,升平掌上还。
腐儒徒醉颂,穷老愧心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