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文武今三相,东西冠两班。
公身为九鼎,国势屹南山。
经济谈间了,升平掌上还。
腐儒徒醉颂,穷老愧心颜。
此诗描绘了一位高官寿辰庆典的盛况,通过对比和排比手法,展现了朝廷的威仪与国家的强盛。
“文武今三相,东西冠两班。”一句,以对仗手法展示了朝政的完备与官员的尊贵。文、武代表文臣、武将,而三相则指宰辅大臣,东、西两班则分列左右,形象地展现了朝廷的堂皇气势。
“公身为九鼎,国势屹南山。”此句以古代象征帝权的九鼎比喻高官的地位,以及国家如同屹立于南山之巍峨。九鼎是周王时期象征国家权力的重器,而南山则常用来形容坚固与永恒,通过这种历史文化的对接,强调了国家的稳固与高官的地位无可动摇。
“经济谈间了,升平掌上还。”这两句则转向庆典的情景。经济可能指的是朝廷对于国事的筹谋,而谈间了表明筹谋已成竹在胸;升平则意味着国家太平,掌上还可能是指宴席上的祝酒,高官们手持酒杯,共同庆祝国泰民安。
“腐儒徒醉颂,穷老愧心颜。”最后两句则转向个人的情感。腐儒可能是自谦之词,表示诗人对自己知识的不足和对仕途的反思;而穷老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流逝、功名难就的无奈与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朝廷盛况的描绘,间接赞美了高官寿辰庆典的庄严和国家的昌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个人的感慨。
不详
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一相今年老,三孤只旧班。
鼎彝都刻了,杖屦不胜闲。
青遍人间眼,朱生镜里颜。
君王记弧节,应赐寿香山。
小住人间世,犹须五百年。
平园日成趣,相国地行仙。
玉律吹秋至,冰轮向夜圆。
不妨斟寿酒,和月入金船。
今夕知何夕,祥光发帝庭。
五云扶圣日,一点见台星。
廊庙须材久,丝纶洗耳听。
愿从来岁始,天上酌脩龄。
万象供吟景不悭,文穷催入鬓毛斑。
谭犀岂止退三舍,识豹仅能窥一虨。
水落旧痕溪石出,风收新雨岭云闲。
湖山千里无逃景,都入骚人卷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