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钱四寄其弟和

再见涛头涌玉轮,烦君久驻浙江春。

年来总作维摩病,堪笑东西二老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再见那潮水翻涌中的明月,劳烦您长久停留在这浙江的春天。
近年来我总是像维摩诘一样患病,真可笑我们两个老人都如此。

注释

再见:告别。
涛头:海浪顶端。
涌:翻滚。
玉轮:明亮的月亮。
烦君:劳烦您。
久驻:长时间停留。
浙江:古代中国省份名,这里指浙江地区。
春:春天。
年来:近年来。
总:总是。
维摩病:佛教中维摩诘居士的典故,形容患病或修行的状态。
堪笑:值得嘲笑,引申为自嘲。
东西:这里指诗人与对方,不分东西方位,泛指两人。
二老人:两位老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开篇“再见涛头涌玉轮”描绘了一幅江水汹涌、波涛翻腾的壮丽画面,“涛头”指的是江水汇聚的地方,而“涌玉轮”则形象地将激流比喻为滚动的玉轮,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接着,“烦君久驻浙江春”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能在美丽的浙江春色中多留一段时日,不要急于离去。这里的“浙江春”不仅指的是浙江地区的春天,也象征着生机勃勃、繁华盛世的景象。

第三句“年来总作维摩病”则是诗人自谦之词,意在表达自己时常感到疲惫不堪,如同佛经中的维摩诘所患的奇特疾病一样。维摩诘是一位在佛教故事中以其智慧和神通著称的圣者,他的“病”实际上是对世间纷扰的一种超然态度。

最后一句“堪笑东西二老人”,则是诗人对于那些仍旧执迷于世俗纷争的老年人表示了一种淡淡的嘲讽。这里的“东西二老人”可能指的是苏轼当时所处时代中的某些人物,他们虽然年迈,却依然沉溺在权力、名利等世间纷争之中,显得有些可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展现了苏轼超脱俗世、追求高洁人格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朋友之间情谊深厚的珍视之情。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故周茂叔先生濂溪

世俗眩名实,至人疑有无。

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

坐令此溪水,名与先生俱。

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

因抛彭泽米,偶似西山夫。

遂即世所知,以为溪之呼。

先生岂我辈,造物乃其徒。

应同柳州柳,聊使愚溪愚。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次周焘韵,并叙

道眼转丹青,常于寂处鸣。

早知雨是水,不作两般声。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送南屏谦师,并引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

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其一)

老人痴钝已逃寒,子复辞行理亦难。

要到卢龙看古塞,投文易水吊燕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