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憩筠庵

筠庵偶坐处,适当树阙间。

远山不见我,而我见远山。

清风隔江来,宛转入松关。

翠蕉自摇扇,白羽得暂闲。

可怜三竹床,睡遍复循环。

秋暑自秋暑,山寒自山寒。

小吟聊适意,美恶不必删。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在筠庵偶尔坐下,正位于两棵树之间的小空间。
远处的山峦看不见我,但我却能看见那遥远的山川。
清风从江面吹来,轻轻绕过松林关隘。
翠绿的芭蕉自然地摇动,像一把扇子,我得以暂时的悠闲。
可惜这只有三根竹的床,我已经睡遍了,又重新开始循环。
秋天的炎热还是秋天的炎热,山间的寒冷依旧是山间的寒冷。
我随意低声吟唱,只为舒畅心情,好坏都不必删减。

注释

筠庵:诗人所在的小屋。
适当:恰好。
树阙:两棵树之间的空隙。
远山:远处的山峰。
宛转:曲折、绕道。
松关:松林中的关隘。
翠蕉:绿色的芭蕉。
白羽:白色的羽毛,这里比喻清风。
三竹床:简陋的竹床。
循环:重复、轮转。
秋暑:秋天的炎热。
山寒:山间的寒冷。
小吟:低声吟唱。
聊适意:随意满足心情。
美恶不必删:好坏都无需删减。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筠庵中偶然坐下,享受自然之美的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和反差的手法,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境界。"远山不见我,而我见远山"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隐居的孤独,也透露出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超然。

"清风隔江来,宛转入松关"中的“宛转”二字,形容了风的柔和与曲折,给人以生动之感。"翠蕉自摇扇,白羽得暂闲"则是诗人细致入微地观察自然景物,并从中获得片刻的宁静。

"可怜三竹床,睡遍复循环"一句,通过对竹床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和满足。"秋暑自秋暑,山寒自山寒"这两句,表达了自然界季节更迭、天气变化的规律,同时也反映出诗人顺应自然、无所执着的心境。

最后,"小吟聊适意,美恶不必删"则是诗人对于创作态度的自白,表明了他创作时的随性和真诚,不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是追求内心的情感表达。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自在悠然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其五)

谁言定水禅,入定似枯木。

飞入广寒宫,收得香万斛。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其四)

传语双峰老,汝师是如来。

如何一瓣香,却为杨诚斋。

形式: 古风

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其三)

山童不解事,著火太酷烈。

要输不尽香,急唤薄银叶。

形式: 古风

天丝行

天孙懒困抛云机,却倩月姊看残丝。

玉兔偷将乞风伯,和机失却天未知。

风伯得丝那解织,未尝躬桑那解惜。

掀髯一笑戏一吹,散入寒空收不得。

晓来翠岭莹无痕,片云忽裂落岭根。

须臾吹作万缕银,乃是天丝不是云。

远山成练不曾捲,近林成纱未经剪。

坐看斜飞拂面来,分明是丝寻不见。

元来著面化成水,是水是丝问谁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