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其三)

山童不解事,著火太酷烈。

要输不尽香,急唤薄银叶。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童不懂世故,火烧得太过猛烈。
想要燃烧不尽,急忙呼唤薄银叶。

注释

山童:指乡村或山野中的小孩。
不解事:不懂事,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著火:着火,发生火灾。
酷烈:非常激烈,严重。
不尽:没有尽头,持续不断。
香:这里可能指燃烧的香气,也可能是比喻某种精神或情感。
急唤:急忙呼叫。
薄银叶:可能指的是用来灭火的薄薄的银色叶子,也可能象征着某种工具或救急之物。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乡间生活情景的诗句,出自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杨万里的作品。首先,“山童不解事”表达了一种纯朴无知的情状,山童即指山区的孩子,他们对世事缺乏了解和理解。在这里,这个形象用来描绘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面。

接着“著火太酷烈”则是表现了制作木犀香时火候的高温和强度,著火意味着开始烧制,而酷烈则形容火焰的猛烈。这里传递出一种对劳作过程细腻刻画的情感。

“要输不尽香”一句,表达了制作木犀香时香料的丰富和用量的大量,输是指不断地加入香料,而不尽则意味着香料的使用量极多,香味浓郁。

最后,“急唤薄银叶”中的“急唤”形容制作过程中急促的声音,而“薄银叶”则是对木犀香片状物质的一种修饰,银色可能指的是香片的光泽或者是在火中熔化时闪耀的金属般光泽。

这首诗通过对乡间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制作工艺的生动展现,传达了一种对自然和人文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天丝行

天孙懒困抛云机,却倩月姊看残丝。

玉兔偷将乞风伯,和机失却天未知。

风伯得丝那解织,未尝躬桑那解惜。

掀髯一笑戏一吹,散入寒空收不得。

晓来翠岭莹无痕,片云忽裂落岭根。

须臾吹作万缕银,乃是天丝不是云。

远山成练不曾捲,近林成纱未经剪。

坐看斜飞拂面来,分明是丝寻不见。

元来著面化成水,是水是丝问谁子。

形式: 古风

太平寺水郡人徐友画清济贯河

太平古寺劫灰馀,夕阳惟照一塔孤。

得得来看还不乐,竹茎荒处破殿虚。

偶逢老僧听僧话,道是壁间留古画。

徐生绝笔今百年,祖师相传妙天下。

壁如雪色一丈许,徐生画水才盈堵。

横看侧看只么是,分明是画不是水。

中有清济一线波,横贯万里浊浪之黄河。

雷奔电卷尽渠猛,独清元自不随它。

波痕尽处忽掀怒,搅动一河秋色暮。

分明是水不是画,老眼向来元自误。

佛庐化作金柁楼,银山雪堆风打头。

是身飘然在中流,夺得太一莲叶舟。

僧言此画难再觅,官归江西却相忆。

并州剪刀剪不得,鹅溪疋绢官莫惜,貌取秋涛悬坐侧。

形式: 古风

尤延之和予新凉五言末章有早归山林之句复和谢焉

投分讵云稀,会心谅亡几。

从君澹何奇,与我凛独至。

相逢情若忘,每别怀不已。

偶因新凉篇,令予懦全起。

藉草分涧芳,陟巘共石髓。

松阴俯逝波,不徐亦不駃。

平生还山约,终食能忘此。

可怜各异县,千里复三倍。

它日寄相思,百书那写意。

从今可相疏,却叹日为岁。

形式: 古风

尤延之检正直庐窗前红木犀一小株盛开戏呈延之

水沈国里御风归,栗玉肌肤不肯肥。

元是金华学仙子,新将柿叶染秋衣。

不应装束追时好,无乃清癯悔昨非。

为妒尤郎得尤物,故将七字恼芳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