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女弟(其一)

阿爷有书来,言颇倾家赀。

箱奁四五事,莫嫌嫁衣希。

阿母开箧看,未看先长欷。

吾家本富饶,频岁遭乱离。

累叶积珠翠,历劫无一遗。

旧时典衣库,烂漫堆人衣。

今日将衣质,库主知是谁?

扫叶添作薪,烹谷持作糜。

尺布尚可缝,亲手自维持。

行行手中线,离离五色丝。

一丝一泪痕,线短力既疲。

即此区区物,艰难汝所知。

所重功德言,上报慈母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送女弟(其一)》是清代诗人黄遵宪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活化的场景,展现了家庭困境中的亲情与坚韧。

诗中首先提到阿爷寄来的信,透露出家中为了筹措嫁妆而倾尽家财的消息。接着,阿母在打开箱子查看嫁妆时,未见实物已先感伤,流露出对过去富足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困顿处境的无奈。诗人通过“吾家本富饶”与“频岁遭乱离”的对比,突出了家族因战乱而遭受的苦难。

随后,诗中描述了阿母面对空荡荡的衣库,昔日衣物堆积如山,如今却只能以扫叶为薪、煮谷为糜的艰苦生活。这一转折不仅展现了物质的匮乏,更体现了人物内心的挣扎与哀愁。通过“尺布尚可缝”、“亲手自维持”,诗人强调了即使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人们仍能展现出自我保护和生存的智慧与勇气。

最后,诗中通过“行行手中线,离离五色丝”、“一丝一泪痕,线短力既疲”等细节,将情感推向高潮。这些描绘不仅展示了制作嫁衣的辛劳,更是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对母亲深沉的爱。诗人借由“所重功德言,上报慈母慈”表达了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与回报,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深刻反映了战乱年代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以及在逆境中的人性光辉与亲情的力量。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送女弟(其二)

中原有旧族,迁徒名客人。

过江入八闽,展转来海滨。

俭啬唐魏风,盖犹三代民。

就中妇女劳,尤见风俗纯。

鸡鸣起汲水,日落犹负薪。

盛妆始脂粉,常饰惟綦巾。

汝我张黄家,颇亦家不贫。

上溯及太母,劬劳无不亲。

客民例操作,女子多苦辛。

送汝转念汝,恨不男儿身。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送女弟(其三)

阿母性慈爱,爱汝如珍珠。

一日三摩挲,未尝离须臾。

今日送汝去,执手劳踟蹰。

汝姑哀寡鹄,哀肠多郁纡。

弟妹尚稚幼,呀呀求乳雏。

太母持门户,人言胜丈夫。

靡密计米盐,辛勤种瓜壶。

一门多秀才,各自夸巾裾。

粥粥扰群雌,申申詈女媭。

汝须婉以顺,朝夕承欢娱。

欢娱一以承,我心一以愉。

待汝一月圆,归来话区区。

形式: 古风

二十初度

堕地添丁日,时平万户春。

我生遂多事,臣壮不如人。

离乱艰难际,穷愁现在身。

摩挲腰下剑,龙性那能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游丰湖(其一)

西湖吾未到,梦想或遇之。

濛濛水云乡,荷花交柳枝。

今日见丰湖,万顷青琉璃。

持问老东坡,杭颍谁雄雌?

浃旬困积暑,泼眼惊此奇。

恍如画图中,又疑梦寐时。

人生为何事,毕世狂奔驰。

黄尘没马头,劳劳不知疲?

嗟我不能仙,岂能免人羁。

要留一片地,自谋老来私。

悠悠湖上云,耿耿我所思。

下与鸥鹭盟,上告云天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