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出门三十里平原,仰止高山礼甚专。
烈日秋霜千祀后,寒烟荒草两茔前。
一瞻文献生何晚,三叹奸邪死不先。
臣也不忠宜共戒,烝尝何惜更加笾。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李曾伯所作,名为《和幕府税巽父吊陈任二谏议韵》。通过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表达对故人逝去的哀思与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忠诚与正义的追求。
诗中的“出门三十里平原,仰止高山礼甚专”表达了作者离开家乡三十里的情景,面对高山表示最为敬意的礼节。这不仅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面,也象征着作者内心深处对于故人或理想的高度尊重和追念。
“烈日秋霜千祀后,寒烟荒草两茔前”则是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强调了时光的无情与自然界的沧桑。这里,“烈日秋霜”象征着岁月的残酷,而“寒烟荒草”则是时间流逝后所留下的荒凉景象。
接下来的“一瞻文献生何晚,三叹奸邪死不先”显示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对忠良与奸佞之人的不同态度。这里,“文献”指的是历史记载中的正直之人,而“奸邪”则是那些作恶多端的人物。作者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忠诚与正义的高度推崇。
最后,“臣也不忠宜共戒,烝尝何惜更加笾”则是在劝诫自己的同时,也在提醒他人,作为臣子如果不够忠诚,就应该共同警醒。这里,“烝尝”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而“更加笾”则是增加供品的意思,但在此处可理解为加强提醒和自我反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与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个人对于忠诚与正义的坚守。通过这些表达,李曾伯展现了自己作为一个士大夫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道德的深刻思考。
不详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哦松之去争能诵,载月而归取甚廉。
诲掖尚无忘后进,典刑真不愧前瞻。
新诗慰藉知三复,雅意勤渠示一谦。
愿问閒中读书味,鱼熊何以得而兼。
拍拍新书一纸春,相逢牢落易相亲。
霸陵李广方嗟老,阙里原思乃叹贫。
顾我栖迟甘一壑,感君慰藉重千钧。
灯前欲和梅花引,病发飘飘满面尘。
世味宁如道味浓,谁令小屋卧元龙。
何当谈笑与双璧,乃假吟哦对二松。
倾盖正欣留槜李,归樯底事取潘葑。
先生且办弦歌计,莫虑瓶无斗粟舂。
青女欺寒未肯霜,先将银铄散祥光。
芙蓉晓院不禁老,薝卜满林惟欠香。
冷入宝环销翠羽,声随石鼎煮羊肠。
兔园赋罢谁能继,留得诗人祝岁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