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英殿赐百官宴以雨放

春来无点雨,三月始闻雷。

晓殿鸣檐急,群公罢食回。

燕迎风翅健,马踏雾泥开。

晚觉微阳透,飞光上绿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春天来临却未降点滴雨露,直到三月才听到雷声响起。
清晨的宫殿檐角响起了急促的铃声,官员们结束了用餐返回岗位。
燕子迎着风振翅飞翔,显得格外矫健,马蹄踏过晨雾中的泥地,留下痕迹。
傍晚时分,微弱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绿色的槐树上。

注释

春来:春天来临。
无点雨:没有一点雨。
三月:三月。
始闻雷:开始听到雷声。
晓殿:清晨的宫殿。
鸣檐急:檐角急促的铃声。
群公:众官员。
罢食回:结束用餐返回。
燕迎风:燕子迎风。
健:矫健。
马踏雾:马蹄踏过雾。
泥开:泥地留下痕迹。
晚觉:傍晚感觉到。
微阳:微弱的阳光。
透:穿透。
飞光:洒落的光芒。
绿槐:绿色的槐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集英殿赐百官宴以雨放》,描绘了春天早来的景象。首句“春来无点雨”简洁地写出春季的到来,但雨水并未如常伴随,显得清新异常。接下来的“三月始闻雷”则通过雷声的出现,暗示了春天的气息渐浓。

诗中描写皇帝在早晨在集英殿上赐宴百官,雷声在檐下急促作响,暗示了仪式的庄重和时令的转换。“群公罢食回”描绘了官员们在宴会后返回的场景,雷声与他们的活动相映成趣。

“燕迎风翅健,马踏雾泥开”两句通过燕子在风中振翅飞翔和马蹄踏破晨雾的细节,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景。最后,“晚觉微阳透,飞光上绿槐”描绘了傍晚时分,阳光穿透云层,洒在翠绿的槐树上,给人以温暖明亮的感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宫廷生活的片段,寓含着对自然和皇恩的赞美。梅尧臣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韩子华约游园上马后雨作遂归

谁约玩春物,狂风云骤开。

摆丛多落蕊,蔽路足昏埃。

逆水燕迎雨,将生鹅怕雷。

嵇康今转懒,骑马半途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韩子华吴长文石昌言三舍人见访

当时载酒客,共过草玄人。

今日一寒士,能来三侍臣。

竹门容大马,金络照诸邻。

鸡瘦莫为具,阮家依旧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韩玉汝遗澄心纸二轴初得此物欧阳永叔又得于宋次道又得于君伯氏子华今则四矣

三得澄心纸,吾尝再有诗。

粗能条本末,不复语兴衰。

堪入右军迹,惭无幼妇辞。

君家兄弟意,将此比乌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颍上得鲤鱼为脍怀馀姚谢师厚

青蓑潭上老,赪尾网中鱼。

买作秋盘脍,还思远客书。

越齑橙熟久,楚饭稻舂初。

虽去故乡远,不嫌为馔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