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再示佳什不敢虚辱厚赐谨再用韵

先生明经今蔡义,念佛仍师大势至。

食菜不待周颙书,要断贪杀兼自卫。

颜回平生拾堕尘,蓼虫食蓼忘其辛。

先生种福我无祸,成佛定是同功人。

两诗见戒言甚苦,肯赋黄鸡啄秋黍。

从今但见懒残芋,不敢求尝鉴虚羜。

形式: 古风

翻译

先生精通经典如同蔡义,念佛还以大势至为师。
他吃素无需周颙来指示,要戒除贪婪杀戮以自保。
颜回一生捡拾尘土,连蓼虫吃蓼也不知辛劳。
先生种下善因,我免受灾祸,成佛或许我们有共同的修行道路。
两首诗揭示戒律严苛,他愿意写诗描绘黄鸡啄食秋粟的情景。
从此只看先生的懒残芋,我不敢再奢望品尝精美的羊肉。

注释

明经:精通经典。
蔡义:古代学者名。
大势至:佛教中的菩萨。
食菜:吃素。
周颙:人名,可能指代素食指南。
颜回:孔子弟子,以贫穷著称。
蓼虫:蓼科植物上的虫子。
懒残芋:比喻简朴的生活。
鉴虚羜:精致的羊肉,比喻美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他以朋友赠送的诗为灵感,再次回应并表达敬意。诗中提到的"先生"显然是指一位修行高深、遵循佛教教义的人,他精通经典,尤其信仰大势至菩萨,并且在生活上严格自律,食素以断除贪欲和杀念,这体现了佛教中的戒律精神。

诗人将颜回的清贫生活与"先生"的修行相提并论,强调了后者通过种福田(行善)来积累福报,而自己也因此免于灾祸,认为他们有共同的修行目标——成佛。接下来,诗人提到朋友的诗让他深感戒律之严,如同黄鸡啄食秋黍般艰辛,但他愿意效仿,只欣赏"懒残芋"(比喻简朴生活),不再追求世俗的享受,如"鉴虚羜"(美酒)。

整首诗通过赞美"先生"的修行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自我砥砺的决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陈与义的诗歌风格简洁而深沉,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理学与佛教思想的交融。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蒙再示属辞三叹之馀赞巨丽无地托言辄依元韵再成一章非独助家弟称谢区区少褒之使进学焉亦师席善诱之意也

书如嘉殽要知旨,区区太冲空咏史。

百年能挂几牛角,火急编摩时亹亹。

柳家文类今无遗,可忍行事空违之。

此书真是群玉府,事辞所不遗毫釐。

子不见刘协书成要人定,岂但令人愈头病。

偶向车前问沈公,果符梦里随先圣。

两诗入手喜生春,从今护持知有神。

便可缮写持献御,注解不须烦五臣。

形式: 古风

蒙知府宠示秋日郡圃佳制遂侍杖屦逍遥林水间辄次韵四篇上渎台览(其三)

竹际笙簧起,回听众籁微。

时陪物外赏,肯念日斜归。

草色违秋意,池光净客衣。

吟公清绝句,政尔不能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蒙赐佳什钦叹不足不揆浅陋辄次元韵

退之高文仰东岱,籍湜传盟其足赖。

固知法嗣要龙象,先生端是毗陵派。

方驾曹刘盖馀力,压倒元白聊一快。

向来班门收众材,宾履费公珠几琲。

三熏会有堪此事,群犬未免惊所怪。

但知楼仰百尺颠,岂觉波涵千顷外。

南州短簿令公喜,巍峨峨冠陆离佩。

有如若士那可无,笔势已超声律界。

相将问道留十日,满座真成折床会。

清诗忽复堕华笺,要使握瑜誇等辈。

形式: 古风

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其二)

蚍蜉堪笑亦堪怜,撼树无功更怫然。

赋就柳州聊解祟,诗成彭泽要归田。

身谋共悔蛇安足,理遣须看佛举拳。

怀祖定知当晚合,次君未可怨稀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