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王昌龄隐居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清溪流向深不可测的石门山谷,隐居的地方只有孤云相伴。
松林稍头透出微微月光,这清幽的月光也好像专为您送来的。
茅亭夜静花影好像已恬然入梦,种有药草的院子到处都是斑斑苔痕。
我也想要像他这般辞去世俗之累,与西山的鸾鹤为群去了。

注释

测:一作“极”。
隐处:隐居的地方。
唯:只有。
犹:还,仍然。
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
药院:种芍药的庭院。
滋:生长着。
余:我。
谢时:辞去世俗之累。
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群:与……为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开篇“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两句,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寓含了诗人隐居其间的心境。清溪深邃,不可估量,象征着一种深远而又神秘的内心世界;隐处则是在这自然中找到了一个只有自己与孤云相伴的宁静之地。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两句,诗人通过松间露出的微弱月光,表达了对月亮的独特情感。月亮在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象的一部分,更像是诗人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两句,则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茅亭之下,花影成眠,显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趣;而药院中苔藓丛生,更增添了几分野趣和生机。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世事的超然态度,以及希望自己也能像那些西山中的仙鸟一样,脱离尘嚣,达到精神上的自由。这里的“谢时去”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告别,而“西山鸾鹤群”则象征着诗人对于高洁、自由生活状态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收录诗词(55)

常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 字:号不详
  • 生卒年:708-765

相关古诗词

潭州留别

贤达不相识,偶然交已深。

宿帆谒郡佐,怅别依禅林。

湘水流入海,楚云千里心。

望君杉松夜,山月清猿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太公哀晚遇

日出渭流白,文王畋猎时。

钓翁在芦苇,川泽无熊罴。

诏书起遗贤,匹马令致辞。

因称江海人,臣老筋力衰。

迟迟诣天车,快快悟灵龟。

兵马更不猎,君臣皆共怡。

同车至咸阳,心影无磷缁。

四牡玉墀下,一言为帝师。

王侯拥朱门,轩盖曜长逵。

古来荣华人,遭遇谁知之。

落日悬桑榆,光景有顿亏。

倏忽天地人,虽贵将何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仙谷遇毛女意知是秦宫人

溪口水石浅,泠泠明药丛。

入溪双峰峻,松栝疏幽风。

垂岭枝袅袅,翳泉花濛濛。

夤缘霁人目,路尽心弥通。

盘石横阳崖,前流殊未穷。

回潭清云影,瀰漫长天空。

水边一神女,千岁为玉童。

羽毛经汉代,珠翠逃秦宫。

目觌神已寓,鹤飞言未终。

祈君青云秘,愿谒黄仙翁。

尝以耕玉田,龙鸣西顶中。

金梯与天接,几日来相逢。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