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读旌功录有感徐武功事

固锁高垣事可吁,更凭何罪易皇储。

诸公方有同谋惧,识者能无意外虞。

机会如斯何可失,功名之际本难居。

冤哉一掬江湖血,信史他年未必书。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名为《因读旌功录有感徐武功事》,是明代文徵明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与思考。

首联“固锁高垣事可吁,更凭何罪易皇储”以“固锁高垣”比喻权力的严密封锁,暗示了皇权的不可侵犯性。然而,“更凭何罪易皇储”则提出了疑问,为何仅仅凭借一个罪名就能轻易地改变皇位继承人,引出对权力更迭背后复杂原因的深思。

颔联“诸公方有同谋惧,识者能无意外虞”揭示了在权力斗争中,即使是所谓的“同谋”,也存在着恐惧和不测之虞。这里的“诸公”可能指的是参与权力争夺的高层官员或势力,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颈联“机会如斯何可失,功名之际本难居”强调了在权力和名誉的追求中,机会稍纵即逝,难以把握。这反映了在权力斗争中,人们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需要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尾联“冤哉一掬江湖血,信史他年未必书”表达了对历史中被冤枉牺牲者的同情,以及对后世能否公正记录这段历史的质疑。这句话暗示了历史真相可能被掩盖或扭曲,真正的英雄事迹或许无法得到应有的记载和认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国古代权力斗争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不公,同时也对历史的公正性和真实性提出了深刻的反思。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冬夜读书

故书不厌百回读,病后惟应此味长。

千古精神如对越,一灯风雨正相忘。

卷中求道深知谬,意外图名抑又荒。

束发心情谁会得,中宵抚几自茫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寂夜一首效子建

中宵闻零雨,抚枕起躇踟。

昏釭栖素壁,流焰照重帏。

感此寂无语,戚然兴我思。

我思何郁伊,欲举棼如丝。

少壮不待老,功名须及时。

男儿不仗剑,亦须建云旗。

三十尚随人,奚以操笔为。

文章可腴道,曾不疗寒饥。

仰屋愧浮尘,俯睐影依依。

人生良有命,何独令心悲。

心悲发为白,失脚令身危。

欲为绝世行,道远恐不支。

世情忌检饬,敛目俟其疲。

谁能七尺身,受此千变机。

役役亦徒尔,多忧得无痴。

惟应慎厥躬,古人以为期。

形式: 古风

春闺

绿阴生寂昼迟迟,薄汗沾裳气力微。

起傍曲阑垂手立,清风细细落蔷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儿子晬日口占二绝句(其一)

堂前笑展晬盘时,漫说终身视一持。

我已蹉跎无复望,试陈书卷卜吾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