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只道篷低碍觅诗,眼前物色自多奇。
千山赭去如秦样,一水清来似晋时。
渔父岂无缘苇辈,樵人恐有负苓师。
僮奴忽报梅花动,春在江头最北枝。
诗人以深厚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感悟。
首句“只道篷低碍觅诗”,诗人自述其诗作多以山川为题材,眼前景色纷繁复杂,充满奇趣。接着两句“千山赭去如秦样,一水清来似晋时”描绘了千山万壑中流淌的河流,其红褪色的泥沙宛若古秦,而那一泓清澈见底的江水,则令人想起古晋的风貌。这两句通过对比,既突出了自然景物的独特之美,也隐含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的感慨。
“渔父岂无缘苇辈,樵人恐有负苓师”则是诗人在描绘溪渔生活时所流露出的深情。渔夫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樵人的敬畏之心,都展示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
最后,“僮奴忽报梅花动,春在江头最北枝”则是诗人对季节变迁的一种感受。通过僮奴急忙报告梅花绽放的情景,以及那最北枝头的春意,都透露出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历史、生命以及自然界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情感捕捉能力。
不详
世间无尽是天游,更出吴山最上头。
江面春声潮卷雪,湖心寒影月澄秋。
海门舟楫云开见,瀛屿亭台水载浮。
不比钱塘歌舞处,远怀西北有神州。
名重于诸刹,前贤旧隐踪。
无人知有路,隔树忽闻钟。
瀑壮山疑裂,云深寺若封。
或传遗稿在,三叩昔时松。
古来村里起功名,当日南阳亦是耕。
几笔远山仁者静,半篙流水圣之清。
晚风蝉响胜金奏,夜露萤光即火城。
人得一间高一著,不须史论又诗评。
近况只如此,深山无见闻。
二中犹学道,三上漫攻文。
芸叶春翻日,梨花晓梦云。
添香仍煮茗,严敬事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