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五云溪

此溪何处路,遥问白髯翁。

佛庙千岩里,人家一岛中。

鱼倾荷叶露,蝉噪柳林风。

急濑鸣车轴,微波漾钓筒。

石苔萦棹绿,山果拂舟红。

更就千村宿,溪桥与剡通。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翻译

请问老翁,这溪流的路通往何方?
佛寺隐藏在千岩之中,人家坐落在一小岛上。
鱼儿触动荷叶,露珠滚落;蝉声在柳林间随风鸣噪。
湍急的溪水冲击石头,声音像车轴响;微波轻拍着钓鱼竿。
石上的青苔缠绕着船桨,泛着绿色;山果碰触船身,留下红色的痕迹。
我将继续夜宿于千家万户,沿着溪流与桥,一路通往剡县。

注释

此溪:这溪流。
何处路:通向哪里的路。
遥问:远处询问。
白髯翁:指年老的、胡须花白的人,这里可能是指智慧长者。
佛庙:佛教寺庙。
千岩里:众多山岩之中。
人家:住户,人家。
一岛中:在一个小岛上面。
鱼倾:鱼儿摆动。
荷叶露:荷叶上的露珠。
蝉噪:蝉的叫声。
柳林风:柳树林中的风。
急濑:水流湍急的浅滩。
鸣车轴:发出像车轮轴转动的声音。
微波:轻微的水波。
漾钓筒:轻轻摇动钓鱼竿。
石苔:长在石头上的苔藓。
萦棹绿:绿色的苔藓缠绕着船桨。
山果:山中的果实。
拂舟红:红色的果实擦过船身。
更就:继续前往。
千村:许多村庄。
宿:住宿,过夜。
溪桥:溪流上的桥。
剡通:通往剡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图。开篇“此溪何处路,遥问白髯翁”两句,设定了一个寻找溪流去向的场景,同时也烘托出一位年迈的长者,这种开局方式既展现了诗人的好奇心态,也给人以深邃、古朴之感。

“佛庙千岩里,人家一岛中”写出了溪水两旁的景象,一座佛庙隐藏在众多岩石之间,而人们的居所则如同一个岛屿般独立于溪水之中。这里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也映射出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寄托的意境。

“鱼倾荷叶露,蝉噪柳林风”两句,则是对溪流生态的细腻描绘。水中的鱼儿在荷叶间穿梭,带动了清晨的露珠,而夏日的蝉鸣声中夹杂着柳树摇曳的风声,这些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能够听到溪边的声音。

“急濑鸣车轴,微波漾钓筒”两句,继续展现了溪流的活力。急流拍打在石上发出如同车轮滚动的声音,而细小的水波则轻抚着渔人的钓筒,这里的对比强调了溪流的力量与宁静的共存。

“石苔萦棹绿,山果拂舟红”两句,则是对溪边植物和山果的描绘。岩石上的苔藓郁郁葱葱,而山中的果实被渔人的小舟轻触着,这里的色彩鲜明,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丰富多彩。

最后,“更就千村宿,溪桥与剡通”两句,诗人表达了继续深入溪谷,寻找住宿之地的意愿。溪水旁边的桥梁和道路相互连接,使得整个溪谷如同一个巨大的自然居所。

整首诗通过对山川、佛庙、鱼蝉、急流微波等元素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同时也体现出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和李相国

巨实珍吴果,驯雏重越禽。

摘来渔浦上,携在兔园阴。

霜合凝丹颊,风披敛素襟。

刀分琼液散,笼簌雪华深。

虎帐斋中设,龙楼洛下吟。

含消兼受彩,应贵冢卿心。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和宾客相国咏雪

近腊千岩白,迎春四气催。

云阴连海起,风急度山来。

尽日隋堤絮,经冬越岭梅。

艳疑歌处散,轻似舞时回。

道蕴诗传丽,相如赋骋才。

霁添松筱媚,寒积蕙兰猜。

暗涨宫池水,平封辇路埃。

烛龙初照耀,巢鹤乍裴回。

檐日琼先挂,墙风粉旋摧。

五门环玉垒,双阙对瑶台。

绮席陵寒坐,珠帘远曙开。

灵芝霜下秀,仙桂月中栽。

卷幌书千帙,援琴酒百杯。

垂休编太史,呈瑞表中台。

皓夜迷三径,浮光彻九垓。

兹辰是丰岁,歌咏属良哉。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奉命和后池十韵

叠石通溪水,量波失旧规。

芳洲还屈曲,朱阁更逶迤。

浴鸟翻荷叶,惊蝉出柳丝。

翠烟秋桧耸,红露晓莲披。

攀槛登楼近,停桡待客迟。

野桥从浪没,轻舸信风移。

竹韵迁棋局,松阴递酒卮。

性闲鸥自识,心远鹤先知。

应想秦人会,休怀越相祠。

当期穆天子,箫鼓宴瑶池。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奉和卢大夫新立假山

岩谷留心赏,为山极自然。

孤峰空迸笋,攒萼旋开莲。

黛色朱楼下,云形绣户前。

砌尘凝积霭,檐溜挂飞泉。

树暗壶中月,花香洞里天。

何如谢康乐,海峤独题篇。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