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其一○○)

圆镜朗如日,涌出无碍智。

梵语波罗蜜,唐家无量义。

说者说无相,离者离文字。

但说无上道,利他还自利。

若能入理行,不动到如地。

缘事常区区,不如展脚睡。

形式: 偈颂 押[寘]韵

翻译

明亮的圆镜如同太阳,智慧涌出毫无阻碍。
这句是梵语'波罗蜜',在唐朝被赋予了丰富的意义。
讲述者不执着于形式,离开文字束缚。
只传达至高无上的道路,既利于他人也自我受益。
若能深入理解并实践,行动如大地稳固不动。
为琐事忙碌常常疲惫,不如舒展手脚安睡。

注释

圆镜:比喻智慧的明净和透彻。
朗如日:形容镜子的明亮如同太阳。
波罗蜜:佛教术语,意为到达彼岸或圆满。
无量义:指深奥而无穷尽的意义。
无相:不拘泥于事物的外在形态。
展脚睡:舒展手脚,自在安睡。

鉴赏

这首诗歌咏的是佛家禅理,其内涵丰富,意境辽阔。"圆镜朗如日,涌出无碍智"两句,用明镜比喻心灵的清澈与智慧的源泉,如同太阳般光芒四射,照亮一切。"梵语波罗蜜,唐家无量义"则指佛教经典中的六波罗密(即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在唐代的阐释中蕴含着深广无边的意义。

接下来的"说者说无相,离者离文字"表达了对佛理的理解和传递应超越语言文字的局限,达到无相(即空性,无自性)的境界。"但说无上道,利他还自利"则强调了修行佛道不仅能帮助他人,也能提升自身。

最后两句"若能入理行,不动到如地。缘事常区区,不如展脚睡"劝诫人们如果能够深入佛理的实践,就能达到心如止水,静坐如山,不为外界干扰。而对待世间纷争,如同困绕不休的缘故,不如安然自得地躺下享受片刻宁静。

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佛教禅修的高深与平实,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佛理的深刻理解和个人修为的追求。

收录诗词(204)

庞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诗偈(其一○一)

我观三界有,有人披草舍。

蛇鼠同穴住,白日恒如夜。

鸠鸽为亲情,罗刹同心话。

五狗常嘷吠,思之令人怕。

我观总是幻,虚空名亦假。

放牛吃草庵,三生同一化。

形式: 偈颂

诗偈(其一○二)

如来一真智,遍满娑婆界。

殷勤说方便,有人自不解。

无处不生心,有处多贪爱。

心王作黑业,教他口忏悔。

口忏心不改,心口相违背。

不服无心药,病根总不差。

著相求菩提,不免还他债。

形式: 偈颂

诗偈(其一○三)

大唐三百六十州,我暂放閒乘兴游。

瞬息之间知事尽,若论入理更深幽。

共外知识呷清水,总是妄想无骨头。

却归东西山道去,不舍因缘骑牯牛。

后望青山平似掌,前瞻汉水水东流。

试问西域那提子,遗法慇勤无所求。

自入大海归火宅,不觉乘空失却牛。

有人见我归东土,我本元居西海头。

来去自然无障碍,出入生死有何忧。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诗偈(其一○四)

香山有栴檀,宝山无伊兰。

金山照毛头,毛头百亿宽。

净心空室坐,妙德四方安。

空生知内外,相事付阿难。

如能达此理,无处即泥洹。

形式: 偈颂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