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士敦赴成都钤辖二首(其一)

玉钤金印临参井,控蜀通秦四十州。

日下书来望鸿雁,江头花发醉貔貅。

巴滇有马驹空老,林箐无人叶自秋。

能为将军歌此曲,鸣机割锦与缠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玉制的铃铛和金印俯瞰着参井,控制着连接蜀地和秦国的四十个州。
每当太阳西沉,书信从京城传来,期待着鸿雁传递消息,江边花开时,战士们醉饮欢庆。
在巴滇,骏马只能空自老去,无人照料,林中的叶子独自飘落秋天。
如果谁能为将军吟唱这首曲子,我愿纺织机声中赠他锦缎作为赏赐。

注释

玉钤:玉制的铃铛,古代常用于装饰或传达命令。
金印:象征权力的金质印章。
参井:古代星象观测点,此处可能指重要地理位置。
控蜀通秦:控制四川地区并联通秦国。
书来:书信到来。
鸿雁:古代常用以传书的候鸟。
江头花发:江边花朵盛开。
貔貅: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猛兽,这里代指战士。
巴滇:古代地名,今云南一带。
马驹:幼马。
鸣机:纺织机发出的声音。
割锦:用织锦作为礼物。
缠头:古代赏赐给艺人的礼物,也可指赏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送高士敦赴成都钤辖二首》中的第一首,描绘了高士敦赴任成都钤辖(军事长官)时的情景。诗中以“玉钤金印”象征高官身份,暗示了高士敦将要掌控蜀地和秦国四十余州的重要职责。"日下书来望鸿雁"表达了对远方书信的期盼,犹如鸿雁传递消息,寄托着对友人的关怀。

"江头花发醉貔貅"描绘了成都江边花开烂漫的景象,而"醉貔貅"则以酒醉的猛兽比喻士兵们因丰收或胜利而欢庆,展现了军营的活力和士气。"巴滇有马驹空老"暗指战马闲置,显示出当地局势的稳定,同时也寓言高士敦的到来可能带来的和平。

"林箐无人叶自秋"进一步渲染了宁静的氛围,即使在无人打理的深林里,树叶依然自然地经历秋色变换。最后两句,诗人以"能为将军歌此曲,鸣机割锦与缠头"表达对高士敦的祝愿,希望他能欣赏这壮丽景色,同时也能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下这段旅程,如同织锦般留下美好的回忆。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赞美了高士敦的使命,又寄寓了对友人出仕的祝福,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送曹黔南口号

摩围山色醉今朝,试问归程指斗杓。

荔子阴成棠棣爱,竹枝歌是去思谣。

阳关一曲悲红袖,巫峡千波怨画桡。

归去天心承雨露,双鱼来报旧宾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送彭南阳

南阳令尹振华镳,三月春风困柳条。

携手河梁愁欲别,离魂芳草不胜招。

壶觞调笑平民讼,宾客风流醉舞腰。

若见贤如武侯者,为言来仕圣明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其二)

试说宣城郡,停杯且细听。

晚楼明宛水,春骑簇昭亭。

䆉稏丰圩户,桁杨卧讼庭。

谢公歌舞处,时对换鹅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其一)

藉甚宣城郡,风流数贡毛。

霜林收鸭脚,春网荐琴高。

共理须良守,今年辍省曹。

平生割鸡手,聊试发硎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