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下岩

涛江翻雪卷湖滩,晚泊岩扉暂解颜。

夙有净缘逢寺喜,老无生理伴僧閒。

残云已断犹飞雨,落日将沉却照山。

半夜秋声惊客梦,一帘珠贝冷珊珊。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江面波涛如雪卷过湖滩,傍晚时分船停靠在岩石边,心情稍有舒缓。
长久以来我与清净无缘,如今遇见寺庙感到欢喜;年老体衰,只能与僧人共度闲暇时光。
残余的乌云虽已消散,但仍像飘落的雨滴;落日即将沉没,却仍照亮着山峦。
半夜里秋风吹过,惊扰了游子的梦境;一帘珠帘摇曳,发出冷冷的声响。

注释

涛:大浪。
翻:翻滚。
雪:比喻江水白茫茫的样子。
湖滩:湖边的沙滩。
晚泊:傍晚停船。
岩扉:岩石做成的门,指岸边的岩石。
暂解颜:暂时露出笑容。
夙:一向,久。
净缘:清净的缘分,指对寺庙的向往或与佛法的缘分。
寺喜:寺庙带来的喜悦。
生理:生活的需求。
僧閒:僧人的清闲生活。
残云:剩余的乌云。
犹:仍然。
飞雨:像雨点一样落下。
落日:夕阳。
照山:照亮山峰。
秋声:秋天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
惊:惊醒。
客梦:旅人的梦。
珠贝:比喻珠帘。
冷珊珊:形容声音清冷而缓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雪后山水间的静谧夜泊之景。首句"涛江翻雪卷湖滩",以动态的画面展现了江水与雪争霸的情形,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壮观,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激荡情感。紧接着"晚泊岩扉暂解颜"则转为静景,从时间上锁定了夜晚的氛围,同时"岩扉"一词营造了一种隐逸、超然的意境。

接下来的两句"夙有净缘逢寺喜,老无生理伴僧閒",透露出诗人对佛法或禅理的向往与归宿。这里的"净缘"和"逢寺喜"表达了诗人对清净之境的追求,而"老无生理伴僧閒"则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

以下两句"残云已断犹飞雨,落日将沉却照山",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观察细致和感受深刻。"残云已断犹飞雨"展示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情趣,而"落日将沉却照山"则捕捉到了那即将消逝而依然辉煌的光影,映射出诗人的情怀。

末两句"半夜秋声惊客梦,一帘珠贝冷珊珊",以清冷的意象结束了这首诗。其中"半夜秋声惊客梦"传递了一种突如其来的寂静与空旷感,而"一帘珠贝冷珊珊"则描绣出一种幽深、寂静而又不失奢华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塑造了一个既孤独又自在的夜泊之景。

收录诗词(2200)

王十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字:龟龄
  • 号:梅溪
  • 生卒年:1112-1171

相关古诗词

云安玉虚观南轩感事二首(其二)

念我蓄一栉,间关走西东。

携持三十年,出处靡不同。

朝梳带残月,暮理含清风。

户枢既日运,何由生蠹虫。

今晨无故折,脆响犹春葱。

物理有定数,吾生得无穷。

即事感百虑,抚躬悲一翁。

空囊乏赆铁,闹市多良工。

鸾胶堕渺茫,秋扇惭初终。

从渠老齿豁,称我醉颅童。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云安玉虚观南轩感事二首(其一)

樨梧殖岁首,擢起青琅玕。

其叶大如掌,其阴匀若摊。

弱干寻丈展,气已风云干。

期之四五载,定足容栖鸾。

我老无定居,僦屋蜗螺跧。

平生辋川宅,面势胸中盘。

何当遂诛茆,规庭十步宽。

非无松柏坚,未易苍龙抟。

种此南窗下,醉眠风雨寒。

形式: 古风

云安玉虚观南轩感事偶书五首(其三)

嗟余何不辰,备极生人凶。

偶全摺胁范,屡脱南冠钟。

再醮亦何为,孙枝发枯桐。

鬼犹果求食,宁吐杀与丰。

两儿如我长,无田学圃农。

郑忽敢辞昏,冗食哀我翁。

兹外尚难言,二女累桥公。

荆笄嫁不售,谁论德与容。

幼也抱奇疾,此岁日尪癃。

亦既就膏肓,二竖不可攻。

而我事奔走,过家如狂风。

岂无旬浃留,奈此旦夕暮。

吞酸一执手,掣去如飞蓬。

心知不再见,衰泪纷无从。

书来报哀讣,赍恨归亡穷。

莫闻忍死言,藁葬青莲宫。

为父我安忍,为儿汝何逢。

兴言一及此,镞刃戕心胸。

形式: 古风

云安玉虚观南轩感事偶书五首(其一)

二仪鼓炉鞴,四山塞气烟。

岂惟草木焦,坐恐土石然。

巴峡再不登,逡巡又无年。

流殍竟何归,卒死填沟渊。

哆吻魏佛狸,积粟窥淮堧。

侥倖一水旱,乘饥扰吾边。

小人不及夕,妄忧杞国天。

敢谓赫赫楚,而无蔿贾贤。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