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玉虚观南轩感事偶书五首(其一)

二仪鼓炉鞴,四山塞气烟。

岂惟草木焦,坐恐土石然。

巴峡再不登,逡巡又无年。

流殍竟何归,卒死填沟渊。

哆吻魏佛狸,积粟窥淮堧。

侥倖一水旱,乘饥扰吾边。

小人不及夕,妄忧杞国天。

敢谓赫赫楚,而无蔿贾贤。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天地间炉火熊熊,四周山脉弥漫着烟雾。
不只是草木枯焦,连土地石头都似乎要燃烧起来。
我恐怕再也无法登上巴峡,这样的日子不知何时结束。
流浪的饿殍不知何处安身,最终只能死于沟壑之中。
大口喘息的魏佛狸,虎视眈眈地觊觎淮河周边的粮食储备。
他们侥幸于一时的水旱灾祸,趁机在饥荒中侵犯我国边境。
小人目光短浅,胡乱担忧国家的未来。
我怎敢说楚国无人,像蔿贾那样的贤才还是有的。

注释

二仪:指天地。
鼓炉鞴:比喻天地间的巨大能量。
塞气烟:形容烟雾弥漫。
岂惟:岂止,不仅仅。
流殍:流浪的饿殍。
哆吻:形容喘息的样子。
淮堧:淮河周边地区。
侥倖:侥幸。
妄忧:胡乱担忧。
赫赫楚:强大的楚国。
蔿贾:古代楚国的贤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战争带来的破坏与荒凉景象。"二仪鼓炉鞴,四山塞气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刻画,表现出一片动荡不安的氛围。"岂惟草木焦,坐恐土石然"则揭示了战争给大地带来的毁灭性破坏,不仅是植物受害,即便是土地和岩石也无法幸免。

接下来的"巴峡再不登,逡巡又无年"表达出诗人对于往昔美好景致的怀念,但如今却已无法重返。"流殍竟何归,卒死填沟渊"则是对生命无常的哀叹,无处可归,只能埋骨于荒凉之地。

"哆吻魏佛狸,积粟窥淮堧"中“哆吻”一词生动地描绘了野兽在废墟间徘徊的情形,而“积粟窥淮堧”则透露出战争后的荒凉与贫困。

"侥倖一水旱,乘饥扰吾边"此处的"侥倖"形容了水源枯竭的状态,"乘饥扰吾边"则是对外来威胁的担忧。

最后,“小人不及夕,妄忧杞国天。敢谓赫赫楚,而无蔿贾贤”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民族英雄的忧虑,以及对英雄人物缺失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战争破坏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于战乱、荒凉以及英雄匮乏的深切忧虑,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关心。

收录诗词(7)

杜柬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云安玉虚观南轩感事偶书五首(其二)

古观久荒凉,寂然外人境。

草木既蓁芜,风雨亦颓陨。

我来一粪除,地净窗为冂。

晨光散桐阴,夕照落柏影。

置以六尺床,度此三伏永。

终朝餍清凉,半夜或凄冷。

客至共浮瓜,睡馀独煮茗。

遥闻斗筲儿,争夺沸蛙黾。

街头米十千,旱井费縻绠。

对我脱粟盘,徐餐休祝鲠。

形式: 古风

至自云安题净戒院二首(其二)

麦芒焦,桑椹紫,田家夫妇忙欲死。

蚕入簇,麦登场,夫妇饱煖孰可当。

道旁书生空有妇,不蚕而衣真汝负。

功名富贵老不来,书剑风尘一生误。

何时郎买百株桑,身耕妇织策最良。

董生莫厌徵租吏,苏子无由黑貂弊。

形式: 古风

至自云安题净戒院二首(其一)

山口出云鸠唤雨,三月巴山蒸溽暑。

浊流来作虎眼文,一叶孤舟命如缕。

道傍绿树清阴凉,中有金仙古道场。

去家才馀二百里,且复看此青筼筜。

出门满目伤羁旅,归舍还煎碎儿女。

欲问阇黎借榻眠,卧对龛灯淡无语。

形式: 古风

老母生朝

朝来徍气满湖堂,唤妇升堂奉寿觞。

八帙慈亲颜色好,中年季子鬓毛苍。

乌怜梅熟啼高树,龟爱荷新跃小塘。

愿得日长如化国,永宜孙子乐无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