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一声响亮的雷声宛如从游人的脚底下震起,有美堂上,浓厚的云雾缭绕,挥散不开。
远远的天边,疾风挟带着乌云,把海水吹得如山般直立;一阵暴雨,从浙东渡过钱塘江,向杭州城袭来。
西湖犹如金樽,盛满了雨水,几乎要满溢而出;雨点敲打湖面山林,如羯鼓般激切,令人开怀。
我真想唤起沉醉的李白,用这满山的飞泉洗脸,让他看看,这眼前的奇景,如倾倒了鲛人的宫室,把珠玉洒遍人寰。

注释

顽云:犹浓云。
潋滟:水波相连貌。
凸:高出。
敲铿:啄木鸟啄木声,这里借指打鼓声。
羯(音竭)鼓:羯族传入的一种鼓。
谪仙:被贬谪下凡的仙人,指李白。
贺知章曾赞美他为谪仙人。
唐玄宗曾谱新曲,召李白作词。
白已醉,以水洒面,使之清醒后,即时写了多篇。
鲛室:神话中海中鲛人所居之处,这里指海。
琼瑰:玉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景象,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示了雨势的猛烈与惊人。开篇“游人脚底一声雷”立即设定了紧迫的情境,仿佛天空中的雷声就在行人的脚下爆炸,让人感到震撼。

接着,“满座顽云拨不开”则形象地表达了乌云密布,连绵不断,如同一层厚重的幕帐笼罩着整个空间,不可开解。这两句交织出一种天空即将倾盆而出的紧张氛围。

“天外黑风吹海立”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风力的强大,似乎是从遥远的天际吹拂过广阔的大海,形成了一股气流,使得海水直立起来。这种夸张的手法增添了场景的荒谬感和惊险感。

“浙东飞雨过江来”则具体指明了暴雨的方向和范围,从浙江东部(浙东)刮来的狂风巨浪,横扫一切,直至河流相接之处。这不仅展示了雨势的广泛影响力,也强调了其不可阻挡的力量。

“十分潋滟金樽凸”和“千杖敲铿羯鼓催”两句则通过对比和夸张,形象地描绘了暴雨如同无数锤炼打击在金属器皿上的声音,强调了雨声的震耳欲聋。这里的“金樽”可能指的是古代贵族家中的酒具,而“羯鼓”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这些细节丰富了画面。

最后,“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两句则描绘了一幅诗人在暴雨中被惊醒,仿佛连古代的谪仙(李白)也被这场大雨所唤醒,而自己躲藏的“鲛室”(水族之物为饰的书房名)都似乎要被倾盆而下的雨水冲垮,这些琼瑰般珍贵的书籍和文物也随着雨水泻散。这一幕不仅展示了雨势的凶猛,也反映出诗人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所带来的一种无力感。

总体而言,苏轼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以及在面对超越个人能力范围的情境时所表现出的艺术才华。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一)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二)

万人鼓噪慑吴侬,犹是浮江老阿童。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

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四)

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

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