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思益寺次楞伽寺作

朝从思益峰游后,晚到楞伽寺歇时。

照水姿容虽已老,上山筋力未全衰。

行逢禅客多相问,坐倚渔舟一自思。

犹去悬车十五载,休官非早亦非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早晨游玩在思益峰之后,傍晚时分到达楞伽寺休息。
对着水面看到自己的容貌虽已衰老,但登山的体力还未完全衰退。
行走中遇到禅宗的僧人常常被询问,独自倚靠在渔舟上静静思考。
距离退休还有十五年的时间,离职不算早也不算晚。

注释

朝:早晨。
从:从…开始。
思益峰:山名,此处指一处景点。
晚:傍晚。
楞伽寺:寺庙名。
照水:照着水面看自己。
姿容:容貌。
虽:虽然。
已:已经。
老:衰老。
上山:登山。
筋力:体力。
未全衰:没有完全衰退。
行逢:行走中遇到。
禅客:指禅宗的僧人。
坐倚:坐着依靠。
渔舟:渔船。
犹去:尚且离。
悬车:古代指官员退休,挂车不用,象征辞官。
十五载:十五年。
休官:离职, 退休。
非早亦非迟:既不是太早也不是太晚。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和生活状态。开篇“朝从思益峰游后,晚到楞伽寺歇时”,诗人在早晨游览了思益峰,到了晚上才抵达楞伽寺休息。这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时间背景和空间环境。

接着“照水姿容虽已老,上山筋力未全衰”表明诗人的身体已经开始显露出岁月的痕迹,但他仍旧保持着向上的力量和意志。这里通过对自己外貌和体力的描述,反映出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于生命力量的肯定。

“行逢禅客多相问”一句,透露出诗人在旅途中遇到了许多修行者,他们之间可能有关于生活、禅学等方面的交流。紧接着“坐倚渔舟一自思”,则是描绘诗人独处时刻,他静坐在小船上沉浸于自己的思考之中。

最后两句“犹去悬车十五载,休官非早亦非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往生活的回顾。这里的“悬车”指的是官职,“十五载”则是十五年。这句话意味着从他辞官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五年,而“休官非早亦非迟”则是说自己的退隐时间既不算早,也不算晚,表达了一种对自己选择的满足和接受。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白居易个人生活经历的反思,展现了他对于人生、年龄、职业生涯等问题的深刻感悟。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自喜

自喜天教我少缘,家徒行计两翩翩。

身兼妻子都三口,鹤与琴书共一船。

僮仆减来无冗食,资粮算外有馀钱。

携将贮作丘中费,犹免饥寒得数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自喜

身慵难勉强,性拙易迟回。

布被辰时起,柴门午后开。

忙驱能者去,闲逐钝人来。

自喜谁能会,无才胜有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自题

老宜官冷静,贫赖俸优饶。

热月无堆案,寒天不趁朝。

傍看应寂寞,自觉甚逍遥。

徒对盈尊酒,兼无愁可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自题酒库

野鹤一辞笼,虚舟长任风。

送愁还闹处,移老入闲中。

身更求何事,天将富此翁。

此翁何处富,酒库不曾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