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尚书南京工部

老成闻望压群僚,南去台阶八座高。

江左旧都供览胜,国家留务重分曹。

经营列省工惟叙,出入三朝我独劳。

最是阙庭忘未得,凤台高处首频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官员陈尚书即将前往南京工部任职的情景。文徵明以“老成闻望压群僚”开篇,赞誉陈尚书在官场中的崇高地位与威望,他南下任职,象征着朝廷对其能力的信任与重视。接着,“江左旧都供览胜,国家留务重分曹”,点明陈尚书此行的目的地——南京,作为历史名城,其丰富的文化景观和繁重的政务责任都体现了国家对他的倚重。

“经营列省工惟叙,出入三朝我独劳”两句,进一步强调了陈尚书在政务上的辛勤付出与卓越贡献,他在多个省份的治理中表现出色,多次参与国家的重要决策,其工作之勤勉,无人能及。最后,“最是阙庭忘未得,凤台高处首频搔”表达了诗人对陈尚书的深深敬意与不舍之情,即使在即将分别之际,仍难以忘怀陈尚书在朝廷中的卓越表现,仿佛在想象中,陈尚书站在高高的凤台上,思绪万千,不禁频频搔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陈尚书在官场中的崇高地位、卓越功绩以及与作者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是一首充满敬意与深情的送别之作。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送冢宰朱玉峰之南京(其一)

留司晚望重衡钧,三十年来侍从臣。

远去独安恬退节,众中欣见老成人。

两京规制遥相望,六代江山迹未陈。

盛世宦游应自乐,有人东望惜音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冢宰朱玉峰之南京(其二)

晚通仕籍喜同朝,此去江东属望劳。

留务从来须长者,雅怀自喜得閒曹。

百年家世睢阳重,一代文章甲榜高。

去去壮游知未已,秋霜才入鬓边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送孙从一编修佥宪浙江

羡君潇洒玉堂仙,顾我飘零亦备员。

海内论交兼两世,班行联署恰三年。

别肠忍折燕台柳,宦况遥飞越水船。

谁谓江南身渐远,忧心常在五云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盛斯显南京司封

蓟门秋风天早寒,潞河生波杨柳残。

沙尘吹衣日色薄,仙郎九月辞长安。

长安东下浮官舸,去去心驰大江左。

人情往往计南北,委顺知君无不可。

忆我前年入国门,连珂接佩多乡人。

岂无同朝欢,不及同乡美。

萧条逆旅中,吴音更堪喜。

宦辙羁人不得齐,一朝散去各东西。

向来坐客日以减,子行更使吾惋悽。

何如重为交游惜,再世通家非一日。

况也葭莩添姻戚,人生得意无南北。

我漫惜君君自适。

建业江山天下奇,圣皇昔此开鸿基。

穹宫杰构比丰镐,列职分曹同保釐。

百年形胜真雄壮,奕叶名家更清畅。

画省雍容如列仙,簿书萧散清而閒。

坐曹读书百不关,有时骑马看钟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