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氏衔翠轩

平生丘壑心,漫浪不羁束。

青山亦解意,四时共追逐。

朝翠空濛时,北窗梦清熟。

昼寂庭户凉,坐课黄卷读。

此心与山违,对面若掩目。

孱颜俨如故,心境两不触。

宴坐收万象,剖璞出苍玉。

木末流夕晖,窗户影摇绿。

相对两青眼,悠然一笑足。

此意陶潜知,不然问玉局。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生热爱山水,放荡不拘束。
青山也懂得我的心,四季相伴相逐。
清晨翠色朦胧,北窗梦境深沉。
白天庭院宁静,坐着研读古籍。
我的心与山相悖,仿佛对面有遮挡。
容貌虽老,心境如初,两者无碰撞。
静坐间感受万物,如同破璞见美玉。
夕阳照在树梢,绿影在窗棂摇曳。
相对无言,只需会心一笑,已足够。
这种意境陶渊明能理解,否则问问玉局之人。

注释

丘壑:山水、自然景色。
漫浪:放荡不羁。
解意:理解心意。
追逐:相伴。
朝翠:清晨的翠绿。
清熟:深沉。
昼寂:白天寂静。
黄卷:古籍。
违:违背。
掩目:遮挡视线。
俨如故:依旧如故。
心境两不触:心境未变。
万象:万物。
剖璞:破开璞玉。
木末:树梢。
夕晖:夕阳。
悠然:悠闲自在。
一笑足:一笑足矣。
陶潜:陶渊明。
玉局:可能指智者或知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诗人自述其性格独立不羁,心向高远,不为世俗所束缚。青山绿水成为他情感的寄托,他随四季变化而追寻其中的美好。

"朝翠空濛时,北窗梦清熟"两句,描写诗人在清晨的翠雾中,或是夜晚通过北窗望月而入睡,其心境清明、宁静。白日里,庭院安静凉爽,他专注于读书学习,精神集中。

"此心与山违,对面若掩目"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与外界的隔绝感,即便坐在那里,看着眼前的青山,也如同闭上眼睛一般,与现实世界相隔离。接着两句"孱颜俨如故,心境两不触"则说明尽管面容平静,但内心世界和外在事物都不再有交集。

"宴坐收万象,剖璞出苍玉"显示了诗人通过静坐冥想,将万物收摄于心中,并从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如同剖开果实看到里面珍贵的宝石。"木末流夕晖,窗户影摇绿"则是对晚霞洒落在树梢,以及窗外树影随风摇曳的描绘。

最后两句"相对两青眼,悠然一笑足。此意陶潜知,不然问玉局"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对望时内心的喜悦,只有陶渊明这样的高人才能理解这份境界,如果不是这样,那就只有向品德高尚如玉的人询问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情感,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1)

叶三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王学正(其二)

遗文脍炙在吾乡,赋罢谁能少荐扬。

声迹有妻先蝶梦,行藏无子付洴方。

云萝烟蔓新泉宅,秋月春花旧野堂。

交倡丝笺真翰墨,几人知为宝巾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挽王学正(其一)

书剑当年游上都,贤关虫篆校诸儒。

文华灿灿九苞凤,俊气骎骎千里驹。

妙质竞谁挥垩漫,白头空此死樵苏。

遗编残稿应犹在,搔首令人益叹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奉赋水仙花诗以谢提宫龚丈之贶

水晶宫阙云母軿,列仙夜宴晓未阑。

万妃倚竹翠袖寒,捧黄金杯白玉盘。

劝酬未足云中欢,天门叫班奏祥鸾。

惊此绰约落尘寰,嫣然花面明雕栏。

天香宫态冰雪颜,江梅避舍不敢干。

肯与哙伍羞山樊,说似诗伯平章看。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读书堂五首(其五)

少长事壮厉,意气弥九州。

鞭车踏长路,渠料能夷犹。

困此九折坂,嵚崎不容辀。

彼须匪所彊,此售宁或求。

犹有读书心,大寒索衣裘。

贱嗜匪贵献,一拂销百愁。

宝此清净退,相从赋归休。

农圃雅所问,同一壑一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