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岑公相门子,雅望归安石。

奕世皆夔龙,中台竟三拆。

至人达机兆,高揖九州伯。

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

贵道能全真,潜辉卧幽邻。

探元入窅默,观化游无垠。

光武有天下,严陵为故人。

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

余亦谢明主,今称偃蹇臣。

登高览万古,思与广成邻。

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

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形式: 古风

翻译

岑先生的儿子,才德出众如归安石。
家族世代显赫,如同夔龙,朝廷中枢却多次变动。
超凡入圣者洞察先机,向天下诸侯行高礼。
为何在这天地间,他成了隐居之人。
尊崇道义,保全真性,他的光辉隐藏在幽静之处。
深入探究宇宙奥秘,观察万物变化,游历无边世界。
光武帝得天下,严陵仍是他的老友。
即使登上洛阳宫殿,他也不肯屈服于权势。
我亦辞谢明主,自称为闲散之臣。
登高远望历史长河,渴望与广成子为邻。
宁愿投身大海,也不求名利,回归山林并非寻求仕途。
西方来风如扇,一起拂去尘埃,追求清静无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标题为《送岑徵君归鸣皋山》。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离别时的情感以及对其高洁品格和修养的赞赏。

“岑公相门子,雅望归安石。”开篇即点出被送别者的身份——岑徵君,并且用“岑公”尊称表示对他的敬仰,接着便是表达对朋友归隐之地雅望山(鸣皋山)的美好景象。

“奕世皆夔龙,中台竟三拆。”这里用夔龙比喻岑徵君的高贵和非凡,夔龙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种瑞兽,代表着尊贵和吉祥。中台三拆则可能是对其家世或官职的隐晦描述。

“至人达机兆,高揖九州伯。”诗中的“至人”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物,而“机兆”则暗示岑徵君有着非凡的智慧和洞察力。接着“高揖九州伯”表明他在世间广受尊敬。

“奈何天地间, 而作隐沦客。”这里诗人感慨于岑徵君虽拥有如此高洁品格却选择归隐山林,成为一位隐逸之士。

接下来的几句:“贵道能全真,潜辉卧幽邻。探元入窅默,观化游无垠。”则进一步赞扬岑徵君能够坚守高尚的道德,保持内心的光明磊落,即使在隐居之中也能探求宇宙之源,观察万物变化。

“光武有天下,严陵为故人。”此处提及的是历史上的光武帝刘秀复兴汉室,严陵则是古代名将关羽的封地。诗人可能是在暗示岑徵君虽隐居,但其品德和才华如同古代伟人的风范。

“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这里表明即便是在朝廷之中,岑徵君也能保持自己的高洁,不会因为外界的诱惑而改变初衷。

“余亦谢明主,今称偃蹇臣。”诗人自谦自己也是不够完美的臣子,感激皇上的恩泽,但同时感到自己与岑徵君相比还有所不足。

结尾几句:“登高览万古,思与广成邻。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诗人表达了对岑徵君的深切思念,希望能够像他一样达到精神上的高度,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超然态度。

最后,“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则是送别时的一种象征性动作,表示诗人愿与岑徵君共同清扫世间的污浊,追求纯净和真理。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送张秀才从军

六驳食猛虎,耻从驽马群。

一朝长鸣去,矫若龙行云。

壮士怀远略,志存解世纷。

周粟犹不顾,齐圭安肯分。

抱剑辞高堂,将投崔冠军。

长策扫河洛,宁亲归汝坟。

当令千古后,麟阁著奇勋。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秦帝沦玉镜,留侯降氛氲。

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

壮士挥金槌,报雠六国闻。

智勇冠终古,萧陈难与群。

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

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

宇宙初倒悬,鸿沟势将分。

英谋信奇绝,夫子扬清芬。

胡月入紫微,三光乱天文。

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

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

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

但洒一行泪,临岐竟何云。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寿阳信天险,天险横荆关。

苻坚百万众,遥阻八公山。

不假筑长城,大贤在其间。

战夫若熊虎,破敌有馀闲。

张子勇且英,少轻卫霍孱。

投躯紫髯将,千里望风颜。

勖尔效才略,功成衣锦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送杨山人归天台

客有思天台,东行路超忽。

涛落浙江秋,沙明浦阳月。

今游方厌楚,昨梦先归越。

且尽秉烛欢,无辞凌晨发。

我家小阮贤,剖竹赤城边。

诗人多见重,官烛未曾然。

兴引登山屐,情催泛海船。

石桥如可度,携手弄云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