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秦帝沦玉镜,留侯降氛氲。

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

壮士挥金槌,报雠六国闻。

智勇冠终古,萧陈难与群。

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

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

宇宙初倒悬,鸿沟势将分。

英谋信奇绝,夫子扬清芬。

胡月入紫微,三光乱天文。

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

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

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

但洒一行泪,临岐竟何云。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翻译

秦朝帝王沉沦如玉镜破碎,留侯功业如雾气弥漫。
感激黄石老人的指点,他历经沧海归来助君。
英勇壮士挥舞金锤,为六国复仇声名远播。
他的智勇超越古今,萧何陈平也难以匹敌。
双龙争霸之际,天地动荡风云变色。
酒醉之时舞动长剑,匆忙间化解了汉室纷争。
天下初显混乱,鸿沟之地形势紧张。
他的英明策划独一无二,先生的清名得以弘扬。
胡月映照紫微星,星辰错乱如天文剧变。
高公镇守淮海,谈笑间驱散邪气。
你的军事才能在帐中展现,平定危难,功勋卓著。
我没有燕太子丹的感慨,只因玉石俱焚。
只能洒下一串泪水,临别之际,又能说什么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作,名为《送张秀才谒高中丞》。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赞赏。

诗中“秦帝沦玉镜,留侯降氛氲”两句,通过历史上的故事比喻张秀才的才华横溢,如同秦始皇所拥有的那面能显示真假的玉镜,又如刘邦手下留侯张良之神秘和智慧。

“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张秀才的敬仰之情。黄石公是道教中的人物,常被用来比喻高洁或修炼成仙者;而“沧海”则象征着广阔无边的知识和境界。

接下来的“壮士挥金槌,报雠六国闻”表达了张秀才在学术上或其他才能上的卓越成就,如同古代英雄用金槌击败敌人一样,在当时的六国中都有所传闻。

“智勇冠终古,萧陈难与群”则是赞美张秀才智慧和勇气并世无双,不可与一般人等同。

“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这几句通过比喻表达了张秀才在学术或事业上的杰出表现,如同两条龙在空中搏斗一般惊人,连带着天地都为之震动;而他则如醉酒之后舞动长剑,轻松解决汉代以来的难题。

“宇宙初倒悬,鸿沟势将分。英谋信奇绝,夫子扬清芬。”这些句子强调了张秀才的策略和智慧堪称独特,他所表现出的学问和品格如同奇花异草一般,让人钦佩。

“胡月入紫微,三光乱天文。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这里借用了星象变化来比喻张秀才的知识和才能,如同胡月进入帝王所居之宫一样显赫;而他对付邪恶也如同古代名将镇守要地,谈笑间就能化解。

“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与张秀才之间的深厚情谊,如同古代英雄在帐幕中绘制战功图一样显现出非凡的成就;而自己的心境则如同燕子不再感怀旧之情,连玉石都被燃烧殆尽。

最后,“但洒一行泪,临岐竟何云。”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朋友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只能留下一行泪水,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惆怅。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寿阳信天险,天险横荆关。

苻坚百万众,遥阻八公山。

不假筑长城,大贤在其间。

战夫若熊虎,破敌有馀闲。

张子勇且英,少轻卫霍孱。

投躯紫髯将,千里望风颜。

勖尔效才略,功成衣锦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送杨山人归天台

客有思天台,东行路超忽。

涛落浙江秋,沙明浦阳月。

今游方厌楚,昨梦先归越。

且尽秉烛欢,无辞凌晨发。

我家小阮贤,剖竹赤城边。

诗人多见重,官烛未曾然。

兴引登山屐,情催泛海船。

石桥如可度,携手弄云烟。

形式: 古风

送杨少府赴选

大国置衡镜,准平天地心。

群贤无邪人,朗鉴穷情深。

吾君咏南风,衮冕弹鸣琴。

时泰多美士,京国会缨簪。

山苗落涧底,幽松出高岑。

夫子有盛才,主司得球琳。

流水非郑曲,前行遇知音。

衣工剪绮绣,一误伤千金。

何惜刀尺馀,不裁寒女衾。

我非弹冠者,感别但开襟。

空谷无白驹,贤人岂悲吟。

大道安弃物,时来或招寻。

尔见山吏部,当应无陆沈。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送杨燕之东鲁

关西杨伯起,汉日旧称贤。

四代三公族,清风播人天。

夫子华阴居,开门对玉莲。

何事历衡霍,云帆今始还。

君坐稍解颜,为君歌此篇。

我固侯门士,谬登圣主筵。

一辞金华殿,蹭蹬长江边。

二子鲁门东,别来已经年。

因君此中去,不觉泪如泉。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