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尧弼知会稽

汉庭治远无循吏,千载吴江尚见之。

备识民间多利病,不知身上有安危。

来时叔度常嫌暮,去后何公每见思。

今日会稽真夺取,临岐还作赠行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送陈尧弼知会稽》。诗中以送别友人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陈尧弼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为官之道的赞赏。

首联“汉庭治远无循吏,千载吴江尚见之”,以历史典故起笔,借汉代远治之地缺乏循吏(即清正廉洁、体恤民情的官员)的感慨,引出对友人陈尧弼在吴江为官的肯定与赞美,暗示其虽身处偏远却能如古代循吏般为民谋利。

颔联“备识民间多利病,不知身上有安危”,进一步赞扬陈尧弼深谙民间疾苦,关心民生,但同时也不忘提醒他身为官员,也需时刻警惕个人安危,体现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官场复杂性的理解。

颈联“来时叔度常嫌暮,去后何公每见思”,通过引用古代典故,将陈尧弼比作叔度(叔度是东汉名臣陈蕃的字),表达了陈尧弼在任期间深受百姓爱戴,离去后仍被怀念的情景,展现了其高尚品德和政绩。

尾联“今日会稽真夺取,临岐还作赠行诗”,点明了此次送别的地点——会稽,寓意着陈尧弼即将赴任于此。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友人此行的祝福与期待,同时也预示着未来可能的重逢,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相聚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陈尧弼为官经历的描绘,既展现了其卓越的政绩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深厚的情感和美好祝愿,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送别之作。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送张时学知遂安任叔顺知定海

五色依然过眼迷,常时文彩映玻瓈。

谁能灭没空骊牡,又是连蜷赋彩霓。

七里滩摇江月冷,四明山压海天低。

自惭未得为知己,临别新诗亦漫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送白廷臣知崇仁

暗里朱衣未足凭,夜窗老眼雾层层。

长才自信工穿叶,短棹还思过采菱。

百里封疆看小试,十年乡榜忆同登。

司徒事业君家事,继美无言尚未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送周民则同知袁州

匡鼎谈诗总不如,春风下第独惭吾。

谁云伯乐能知马,可是齐王只好竽。

建业当时同折桂,宜阳此日独分符。

人生得失应难料,一命谁当是大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送钱正术还姑苏

西馆桥边竹隐居,昔年曾受异人书。

不知官爵能来子,可是尘埃早识予。

忽地相逢还宛若,再烦推看定何如。

韩苏总被虚名误,试问三星是也无。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