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送陈尧弼知会稽》。诗中以送别友人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陈尧弼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为官之道的赞赏。
首联“汉庭治远无循吏,千载吴江尚见之”,以历史典故起笔,借汉代远治之地缺乏循吏(即清正廉洁、体恤民情的官员)的感慨,引出对友人陈尧弼在吴江为官的肯定与赞美,暗示其虽身处偏远却能如古代循吏般为民谋利。
颔联“备识民间多利病,不知身上有安危”,进一步赞扬陈尧弼深谙民间疾苦,关心民生,但同时也不忘提醒他身为官员,也需时刻警惕个人安危,体现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官场复杂性的理解。
颈联“来时叔度常嫌暮,去后何公每见思”,通过引用古代典故,将陈尧弼比作叔度(叔度是东汉名臣陈蕃的字),表达了陈尧弼在任期间深受百姓爱戴,离去后仍被怀念的情景,展现了其高尚品德和政绩。
尾联“今日会稽真夺取,临岐还作赠行诗”,点明了此次送别的地点——会稽,寓意着陈尧弼即将赴任于此。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友人此行的祝福与期待,同时也预示着未来可能的重逢,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相聚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陈尧弼为官经历的描绘,既展现了其卓越的政绩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深厚的情感和美好祝愿,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送别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