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匡鼎谈诗总不如,春风下第独惭吾。
谁云伯乐能知马,可是齐王只好竽。
建业当时同折桂,宜阳此日独分符。
人生得失应难料,一命谁当是大夫。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周民则即将赴任袁州知州的感慨与祝福。首联“匡鼎谈诗总不如,春风下第独惭吾”中,“匡鼎”借指友人,诗人自谦其谈诗之才不及友人,以春风下第自比,表达出对友人仕途顺利的羡慕和对自己未能如愿的遗憾。颔联“谁云伯乐能知马,可是齐王只好竽”运用了伯乐识马和齐宣王好竽的典故,暗喻世道人心,表达了对人才被忽视的无奈与讽刺。颈联“建业当时同折桂,宜阳此日独分符”回忆了与友人在建业一同科举得中,如今却各奔东西,分别在宜阳和袁州任职,表达了对往昔共事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人新职的祝福。尾联“人生得失应难料,一命谁当是大夫”则以哲理性的思考收尾,感叹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不可预测,同时也对友人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胜任新职,如同大夫一般出色。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文学造诣。
不详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西馆桥边竹隐居,昔年曾受异人书。
不知官爵能来子,可是尘埃早识予。
忽地相逢还宛若,再烦推看定何如。
韩苏总被虚名误,试问三星是也无。
当时六祖有传衣,万法元来是一机。
若问一归何处去,本来无一亦无归。
方岩缺处著幽亭,岌嶪多应负巨灵。
弱水蓬莱真可到,天台雁宕亦分停。
鲎为帆起当窗见,潮作风来吹酒醒。
我欲更从高处望,齐州九点雾中青。
亭上悠然坐见山,东西回合隐如环。
悬崖有路神先往,丛桂无言手自攀。
理到静中应自得,事于身外不相关。
金堂玉室分明在,何事高人去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