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阮籍临广武,杜甫登吹台。
高情发慷慨,前人后人哀。
江左遘阳运,铜驼化飞灰。
二十四桥月,楚囚今日来。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词人文天祥所作,名为《望杨州》。这段文字虽短,却蕴含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阮籍临广武,杜甫登吹台。" 这两句引用了古代两个著名文学家的故事,阮籍是西晋时期的人,他在广武(今河北藁城)有临终赋诗的故事,而杜甫则是在成都登上吹台写下了著名的《登高》。这两位文学家均以其高洁的情操和深远的目光著称,文天祥通过引用他们的事迹来表达自己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向往。
"高情发慷慨,前人后人哀。"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学家那种超越时空、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情怀所产生的深切感慨。这里的“高情”指的是那些伟大的情操和理想,而“慷慨”则是对这些崇高情操的感激之情。诗人认为,这些古人的精神遗产,是过去、现在乃至未来人们共同哀悼的话题。
"江左遘阳运,铜驼化飞灰。"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其中“江左”指的是长江之南,即今江苏一带,而“遘阳运”则可能暗示了当时江南地区的繁华与衰败。而“铜驼化飞灰”则描绘了一种物质文明最终归于尘土的宿命。
"二十四桥月,楚囚今日来。" 这两句又带领读者回到唐代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中,其中“二十四桥”即是扬州的金陵城下二十四座桥,而“楚囚”则是《楚辞·招魂》中的词汇,形容囚徒之悲。诗人借用这些意象,表达了对过往繁华与今日困顿之间反差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情怀。
总体而言,这段文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用,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悲凉情绪,以及对于美好过往与今日困境之间差距的深切感慨。
不详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中原行几日,今日才见山。
问山在何处,云在徐邳间。
邳州山,徐州水,项籍不还韩信死。
龙争虎斗不肯止,烟草漫漫青万里。
古来刘季号英雄,樊崇至今已千岁。
梅花耐寒白如玉,干涉春风红更黄。
若为司花示薄罚,到底不能磨灭香。
楼角凌风迥,孤城隐雾深。
万事随转烛,秋光近青岑。
楚州城门外,白杨吹悲风。
累累死人冢,死向锋镝中。
岂无匹妇冤,定无万夫雄。
中原在其北,登城望何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