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杨乐道述怀之作

素心非不慕前修,自怪因循欲白头。

猎较趣时终琐琐,画墁营职信悠悠。

濠梁最忆知鱼乐,牢策翻惭为彘谋。

尚有故人能慰我,诗成珠玉每相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我内心并非不向往前贤们的成就,只是责怪自己拖延太久,快要白头了。
在追求猎物的乐趣中,我总是琐碎忙碌,而在绘画和管理工作中,我深感责任重大,时间漫长。
最怀念的是在濠梁边与朋友谈笑,享受像庄子那样理解鱼儿快乐的日子,现在却为自己设身处地的打算感到惭愧。
还好还有老朋友能安慰我,每当创作出诗词,就像珍珠美玉般相互交流。

注释

素心:纯洁的心。
前修:前代的贤者。
因循:拖延,不积极。
白头:头发变白,指年纪大。
琐琐:琐碎,不宏大。
画墁:绘画装饰地面。
悠悠:长久,无尽。
濠梁:濠水之滨,庄子与惠施辩论之地。
知鱼乐:理解鱼的快乐,比喻超脱世俗的快乐。
牢策:深思熟虑的计划。
彘谋:为猪设计的计策,比喻为自己设身处地的打算。
故人:老朋友。
慰我:安慰我。
珠玉:比喻优美的诗词。
相投:相互交流,共鸣。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先贤之道的向往和自我修养上的不足,以及对于世事变化和个人功名的反思。

"素心非不慕前修,自怪因循欲白头。" 这两句表明诗人内心纯洁,对古代圣贤之道有所追慕,但自己却碌碌无为,随波逐流,到了老年仍未有所成就,因此感到自责。

"猎较趣时终琐琐,画墁营职信悠悠。"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对于世事的看法,认为世间功名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值一提。

"濠梁最忆知鱼乐,牢策翻惭为彘谋。" 这里,诗人通过历史上濠梁之会的故事,表达了对古人知音难求的怀念,以及对于自己过去为了功名所做努力的反省。

最后两句"尚有故人能慰我,诗成珠玉每相投。" 则是说尽管世事无常,但仍然有一些老朋友能够理解和安慰他,而他们之间通过诗歌的交流,就像珍贵的珠玉一般,彼此投桃报李。

整首诗体现了王安石既有对个人修养不足的自省,也有对于功名富贵看破红尘的情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在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次韵陆定远以谪往来求诗

牢落何由共一樽,相望空复叹芝焚。

济时尚负生平学,慰我应多别后文。

可但风流追甫白,由来家世出机云。

行吟强欲偷新格,自笑安能到万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次韵陈学士小园即事

墙屋虽无好鸟鸣,池塘亦未有蛙声。

树含宿雨红初入,草倚朝阳绿更生。

万物天机何得丧,百年心事不将迎。

与君杖策聊观化,搔首春风眼尚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和吴仲庶池州齐山画图

省中何忽有崔嵬,六幅生绡坐上开。

指点便知岩石处,登临新作使君来。

雅怀重向丹青得,胜势兼随翰墨回。

更想杜郎诗在眼,一江春雪下离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韵和甫咏雪

奔走风云四面来,坐看山垄玉崔嵬。

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

势合便疑包地尽,功成终欲放春回。

寒乡不念丰年瑞,只忆青天万里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