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浚明用时举苦热韵见赠

暑窗当午思昏昏,雷起千峰睡不闻。

铄石谁能招楚魄,斲冰我欲访湘君。

年华只合加餐饭,事业休工刺绣文。

赖有两贤南北巷,岁寒幽谷共兰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夏日午后困倦难眠,雷声隆隆却充耳不闻。
炽热如石,无人能唤起楚国魂魄;我要凿开冰块,去寻找湘水女神湘君。
时光荏苒,只应多吃饭补充精力,别再沉迷于刺绣这样的琐事。
幸好南北巷中有两位贤人,即使寒冬腊月,他们的居所也如幽谷飘香,如兰之芬芳。

注释

暑窗:炎热的窗户。
昏昏:昏昏欲睡。
雷起:雷声响起。
楚魄:楚国的魂魄,此处可能指代诗人自己。
斲冰:凿冰。
湘君:湘水女神,古代传说中的女性神灵。
年华:岁月。
加餐饭:增加饮食,寓意充实生活。
休工:停止工作。
刺绣文:刺绣装饰,比喻繁琐的工作。
两贤:两位贤人。
南北巷:指代城市中的街道。
幽谷:深谷,隐居之处。
兰薰:兰花的香气,象征高雅。

鉴赏

这首宋诗是范成大在夏日炽热之际,以王浚明的苦热诗韵为引,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心境。首句“暑窗当午思昏昏”描绘了诗人午后在闷热的窗下昏昏欲睡的情景,暑气逼人,难以集中精力。第二句“雷起千峰睡不闻”则写雷声虽起,但因酷暑而忽略了外界的自然变化,形象地写出夏日寂静与炎热。

第三、四句“铄石谁能招楚魄,斲冰我欲访湘君”,诗人运用典故,借“铄石”形容酷热,“楚魄”和“湘君”则暗指清凉之境,表达了对清凉世界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消暑避热的渴望。

第五、六句“年华只合加餐饭,事业休工刺绣文”寓言般地说,面对这样的天气,应当适当休息,享受生活,而非过度劳累于工作,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自我调适。

最后两句“赖有两贤南北巷,岁寒幽谷共兰薰”以“两贤”喻指朋友间的相互陪伴,即使在炎炎夏日,仍有知心好友如兰香一般,带来心灵的慰藉,展现了友情的珍贵和对友情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夏日苦热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清凉的向往,对生活的体悟,以及对友情的赞美,展现了宋代文人在困境中寻找乐趣和精神寄托的雅致。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次韵平江韩子师侍郎见寄三首(其一)

自古四愁湘水深,谁将城郭启山林。

有情碧嶂团栾绕,无数朱楼缥缈临。

蚺鼓揭天惊客坐,象鍪航海厌蛮琛。

三千客路长安远,故旧书来直万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次韵平江韩子师侍郎见寄三首(其二)

灵泉杖屦浙江头,经济长怀尚典州。

堂上读书朝气爽,台前呼月海光浮。

交情尺素勤双鲤,笔力枯松挽万牛。

已把三章翻乐府,为君击节变蛮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平江韩子师侍郎见寄三首(其三)

前年冲雪过双溪,风帽泥鞯骑吹随。

烂醉依前逢锦瑟,好音惟是欠黄鹂。

功名未试玉璜玦,离别频倾金屈卮。

畴昔北征烦吉梦,南征合有梦归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正夫游王园会者六人

丘园窈窕复崎岖,草木生香景倍殊。

花下百杯齐物我,云边一眼尽江湖。

不知朱户趑趄者,能胜青山放浪无。

六逸萧然真可画,为君题作竹溪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