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唐异山人

不见琴书友,相思二十秋。

能消几度别,便是一生休。

未得云迎步,还应雪满头。

何时各携杖,竟去会嵩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长久以来未曾见到亲密的琴书朋友,思念之情已经持续了二十年。
经历过几次离别,仿佛就等于一生的结束。
还未等到如云般潇洒地迎接相聚,恐怕已白发苍苍。
不知何时我们才能各自拄着拐杖,一起去往嵩山之巅共聚。

注释

琴书友:指志同道合、常以琴书为伴的朋友。
相思:深深的思念。
二十秋:二十年的时间。
能消:足以消磨。
几度别:几次分别。
云迎步:如云般潇洒地迎接。
雪满头:形容头发斑白。
各携杖:各自拄着拐杖。
嵩丘:嵩山,这里代指隐居或相聚之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野所作的《寄唐异山人》,表达了对远方朋友唐异山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句“不见琴书友”,直接点出诗人与友人因距离遥远而未能相见,只能通过琴书寄托思念。次句“相思二十秋”,强调了两人分离的时间之长,相思之情如二十个春秋般深厚。

“能消几度别,便是一生休”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频繁离别的感慨,暗示如果这样的分别再持续下去,可能就意味着一生的结束。接着,“未得云迎步,还应雪满头”,诗人想象自己在等待中岁月流逝,头发斑白,仍未等到与友人重逢的那一天。

最后两句“何时各携杖,竟去会嵩丘”,诗人期盼着有一天能与友人手牵手,共持拐杖,一同前往嵩山(这里代指隐逸之地)相聚,画面温馨而富有诗意,流露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执着。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相聚的渴望。

收录诗词(395)

魏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 字:仲先
  • 号:草堂居士
  • 籍贯:陕州陕县
  • 生卒年:960—1020

相关古诗词

寄逸人陈孟

姑射山前住,朝昏事若何。

炉消文火疾,琴断武弦多。

绝粒身弥健,酬杯性转和。

相思与僧约,春暖杖藜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寄题阌乡李氏茅亭

阌乡右邑有吾亲,河上茅亭结构新。

五老分明为北里,三峰咫尺是西邻。

儿孙不厌闲游客,鸥鹭偏谙醉主人。

彼此眠云相隐梦,从今应更往还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赠三门漕运卞寺丞二首(其二)

三门闲想六龙家,多少春来事可誇。

阁道寻僧同鹫岭,楼船载妓胜仙槎。

送迎几拂新亭柳,巡历时穿旧县花。

野客寻常思重谒,却愁诗酒势难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寄赠三门漕运卞寺丞二首(其一)

威权自与转输同,仆从衙庭事事雄。

十郡山河关职务,一门忠孝是家风。

图书半在仙舟里,碑板多留禹庙中。

闲想春堤游赏处,桃花浪照舞筵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