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所作的《曹娥祠》,以曹娥投江救父的传说为背景,表达了对曹娥英勇行为的赞美与对不公命运的感慨。
首联“曹娥十四死长江,江水连潮万里长”,开篇即点明了曹娥的悲剧故事,十四岁便投身江中救父,长江之水连着潮汐,绵延万里,形象地描绘了事件发生的壮阔场景。
颔联“精卫定应仇渤澥,子胥岂只怒钱塘”,运用了两个典故,精卫填海和伍子胥怒涛,分别象征着曹娥的坚韧不屈和对不公的反抗,同时也暗示了曹娥精神的深远影响。
颈联“一江鱼鳖浮尸出,八尺龟螭卧绢黄”,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如江中的鱼鳖浮尸和龟螭的卧姿,暗喻了曹娥牺牲后留下的悲痛与哀伤,同时也隐含了对逝者尊严的尊重。
尾联“总为金钗收正气,可怜枭獍绕爷娘”,最后两句则升华了主题,将曹娥的英勇行为比作“金钗”般收聚了天地间的正气,同时感叹那些像枭獍(恶鸟)一样的人围绕在亲人身边,既是对曹娥精神的颂扬,也是对社会不公的一种讽刺。
整首诗情感深沉,借历史人物的故事抒发了对正义、勇敢和牺牲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