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灵岩法师

战士长戈赴荔原,谋臣献策庙堂间。

吾师倜傥浮屠隐,不事王侯事经论。

两街推许住灵岩,百鸟衔花待师□。

清风一振海潮音,旷劫曾蒙祖师印。

穷秋别我欲何言,珍重详师指一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送灵岩法师》由宋代诗人俞充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一位法师的深厚敬仰与惜别之情。

首联“战士长戈赴荔原,谋臣献策庙堂间”以战士与谋臣的比喻,展现了法师在世俗世界中的不同角色,既有勇往直前的战士精神,又有深思熟虑的谋略智慧,形象地描绘了法师在社会中的多重身份和作用。

颔联“吾师倜傥浮屠隐,不事王侯事经论”进一步揭示了法师的个性与追求。他不拘泥于世俗的权力与地位,而是潜心于佛学经典的研究与修行,体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尚情操。

颈联“两街推许住灵岩,百鸟衔花待师□”描绘了法师居住的灵岩寺环境之幽静与和谐,以及周围自然界的景物对法师的尊敬与期待,暗示了法师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尾联“清风一振海潮音,旷劫曾蒙祖师印。穷秋别我欲何言,珍重详师指一弹”表达了诗人对法师离去的不舍与敬意。清风与海潮音象征着法师的教诲如同自然界的美好,永远回响在人们心中。而“旷劫曾蒙祖师印”则强调了法师的教诲对于后世的影响深远。最后,诗人以“穷秋别我欲何言,珍重详师指一弹”表达出对法师的深深敬仰与不舍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再次相遇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法师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佛法的崇敬与对高洁人格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与离别的感慨,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21)

俞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岊仲次韵其兄穆父见寄

会稽山上月如轮,鸿雁相将江水春。

幕府英豪虽可数,樽前谁是急难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有美堂燕集

云间猎猎立旌旗,公在胥山把酒时。

笑语几番留湛辈,风流千载与吴儿。

湖山日落丹青焕,楼阁风收雨露滋。

谁使管萧江上住,胸中事业九门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登介亭

使君中和堂,六月无炎溽。

随呼众宾集,一笑清风足。

复为曲水饮,石面涌寒渌。

持杯襟袂凉,酒出金鲸腹。

旌旗登凤皇,羽翼在林麓。

半空老崖断,千载灵药伏。

松杉各雄枝,螭蜃傍奔逐。

古韵岂尘世,遐瞻有天目。

霸国荒故坛,墠社移新屋。

霞标起山近,潮势卷江速。

物外得长凉,樽前寻往躅。

有客告将行,迟留待珠玉。

欣然点鼠须,万象归一幅。

终篇灿灿动,满座琅琅读。

此时天乐奏,到夜山鬼哭。

和之惭岂敢,来者信难续。

粉壁鉴相射,香媒尘不触。

醉归扫双堵,字字照岩谷。

星辰众所仰,富贵公岂欲。

一言换凡骨,芝朮谁能服。

形式: 古风

送钱蒙仲赴举(其一)

膝下五车就业,殿前三月亨途。

日出唤君名姓,春风吹过江湖。

形式: 六言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