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居宝惠寺喜晴登山

喜霁出招提,爱山登嶪岌。

林端已残照,路草犹半湿。

丹崖断云归,翠窦飞泉入。

长天没鸟影,远水动虹吸。

尘襟得必瞰,爽气横来集。

欲逐野僧还,更看空翠立。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后登山至宝惠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手法,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首句“喜霁出招提”,表达了诗人对雨后的喜悦之情,走出寺庙,迎接清新的空气和明媚的阳光。接着,“爱山登嶪岌”一句,点明了登山的主题,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山的喜爱之情。

“林端已残照,路草犹半湿”描绘了夕阳余晖洒在树林顶端,而山路上的青草还带着雨后的湿润,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接下来,“丹崖断云归,翠窦飞泉入”两句,通过“丹崖”、“断云”、“翠窦”、“飞泉”等意象,展现了山石的色彩、云雾的飘渺以及泉水的灵动,使画面更加丰富立体。

“长天没鸟影,远水动虹吸”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长空中没有了鸟儿的身影,只有偶尔掠过的云朵;远处的水面似乎在吸引着彩虹的倒影,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与水面的宁静与和谐。最后,“尘襟得必瞰,爽气横来集”表达了诗人内心得到了洗涤,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气息,仿佛所有的烦恼都随风而去。“欲逐野僧还,更看空翠立”则以诗人想要跟随僧人一同返回,再次欣赏这空灵翠绿的山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登山所见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感悟,同时也传达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收录诗词(163)

范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侄端方过予偕行南村玩月

焚鱼共酌田家醴,欢酣递啸凉风起。

子谙懒叔故相携,指点村南聊纵履。

行行林影摇参差,拄杖扶我长过眉。

幽寻极眺不知倦,路转石角时钩衣。

泉声入耳淙琤玉,何许泠泠砧杵续。

悠然发兴见南山,林壑盘纡如岳麓。

喧卑迥隔区中缘,况复华月升东边。

明凝苔露正皎皎,净映石濑弥娟娟。

方欣清景多幽事,扬煇莫遣浮云蔽。

绝怜萤影巧自持,却厌蛙欢苦无谓。

归来阿朗傍隅趋,示我长吟意有馀。

明宵有月更相就,还看玉轮游舞雩。

形式: 古风

送四兄茂安之任永嘉

不齐宰单父,廪廪德垂久。

当年诚化洽,谁忍辄欺负。

能令夜渔人,有得弃不取。

何因政乃尔,贤助则多有。

东嘉侔洛师,雅号士渊薮。

儒风既纯古,俗习自忠厚。

兄行试牛刀,岂复劳决剖。

鸣弦会多暇,遇事无掣肘。

悬知著嘉迹,远与宓生偶。

匪谓得声荣,期兄富师友。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次韵侄端臣雨晴出郊

雨中烂熳睡,门径横林扉。

朝晖入瓮牖,起我聊伸眉。

良游眺江郊,揽袂风披披。

平瀛涨新绿,滟漾摇晴陂。

云峦霭空翠,烟树森华滋。

潭渔下罜䍡,陇种行楼犁。

贪穿康乐屐,更杖原思藜。

阿宜倦游还,心事嗟多违。

新功在琢句,非复吴下时。

渊明赋归来,今是知昨非。

君看古贤达,茹草甘长饥。

悠悠身外事,凛凛胸中奇。

因赓喜霁作,用代城南诗。

形式: 古风

送袁上人还铜山

上人眼睛黄,游艺出天悟。

胸中七曜历,掌上九筹数。

通医诏百药,袭气了三住。

馀犹穷众术,辨口剧河注。

谁云不拘教,心实谨律度。

提携木上座,白足勤远步。

丁丁啄郊扉,起我曳尘屦。

高谈翠竹法,时觅碧云句。

语以丘轲书,竦踊知咏慕。

南山古花界,可隐玄豹雾。

挽使小淹留,怀归锡难驻。

长途雪没胫,栗烈正寒冱。

披披拂风袖,笑话岩中趣。

巾瓶到铜山,钟梵岁云暮。

浮云亦何意,南北自来去。

迟尔青春深,过予碧溪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