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送李尚书入蜀

眷言感忠义,何有间山川。

徇节今如此,离情空复然。

皇心在勤恤,德泽委昭宣。

周月成功后,明年或劳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感慨于忠诚与道义,何曾因山河阻隔而减淡
如今为恪守节操如此付出,离别的愁绪徒然涌上心头
皇上心系百姓,勤于体恤民情,恩泽广布,昭示宣扬
待战事圆满告成之月后,或许来年就能凯旋归乡

注释

眷言:深思、怀念。
感:感慨。
忠义:忠诚与道义。
何有:何曾有、哪有什么。
间:间隔、阻隔。
山川:高山大河,此处泛指地理距离。
徇节:为恪守节操而献身。
今如此:如今如此这般。
离情:离别的愁绪、情感。
空复然:徒然再次出现、依然如故。
皇心:皇上的心意、心思。
在:在于。
勤恤:勤于体恤、关心。
德泽:恩惠、恩泽。
委:交付、委托。
昭宣:昭示、宣扬。
周月:满月,此处借指一定的时间周期,如一个月。
成功:事情办成、战事胜利。
后:之后。
明年:来年、下一年。
或:或许、可能。
劳还:辛劳归来、凯旋归乡。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张九龄的作品,名为《奉和圣制送李尚书入蜀》。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表达对皇帝忠诚的情感,抒发了对朋友离别时的深切感情,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句“眷言感忠义”表现了诗人对于友情与忠诚的珍视之情。"何有间山川"则暗示了即将到来的分别,尽管山川阻隔,但心意相连。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友谊的重视,以及无论远近都不会影响彼此之间的情义。

接着,“徇节今如此”指出当前时机的重要性。“离情空复然”则是说尽管面临离别,但那份深厚的情感始终如故,无法消散。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分别所带来的无奈和不舍。

“皇心在勤恤”一句,显示了诗人对君主的敬仰,认为皇帝的心思是细致入微、关怀万民的。“德泽委昭宣”则进一步强调了皇帝恩泽广大,功绩彪炳。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君主的忠诚和赞美。

最后,“周月成功后”预示着某项任务或使命将在不久之后完成。“明年或劳还”则是表达了希望来年能够再次相见,或者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和辛劳。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未来的期许与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情、忠诚以及对君主的敬仰,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奉和圣制途次陕州作

驰道当河陕,陈诗问国风。

川原三晋别,襟带两京同。

后殿函关尽,前旌阙塞通。

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林亭咏

穿筑非求丽,幽闲欲寄情。

偶怀因壤石,真意在蓬瀛。

苔益山文古,池添竹气清。

从兹果萧散,无事亦无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林亭寓言

林居逢岁晏,遇物使情多。

蘅茝不时与,芬荣奈汝何。

更怜篱下菊,无如松上萝。

因依自有命,非是隔阳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饯王司马入计同用洲字

元僚行上计,举饯出林丘。

忽望题舆远,空思解榻游。

别筵铺柳岸,征棹倚芦洲。

独叹湘江水,朝宗向北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