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僧圆益题灵泉

我思灵泉游,不免去闾里。

山寒景更清,触目皆可喜。

兹泉何潺潺,宛若云雾起。

酌之无浅深,那再问泥滓。

盘盘山为腹,凿凿石为齿。

喷薄无四时,其灵止如此。

斯言闻于人,岂得尽其理。

更唤山老来,烦师问初始。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毕仲游所作,名为《和僧圆益题灵泉》。毕仲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灵泉的向往与赞美之情。

诗中首先表达了诗人对灵泉的向往,虽身处俗世,却心系自然之美,渴望一探灵泉的奥秘。接着,诗人通过“山寒景更清,触目皆可喜”描绘了灵泉所在山色的清幽与宜人,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喜悦。

“兹泉何潺潺,宛若云雾起”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泉水的流动如同云雾般轻盈飘逸,给人以视觉与心灵上的双重享受。诗人进一步强调了泉水的纯净与深邃,“酌之无浅深,那再问泥滓”,表明泉水无论深浅,都清澈透明,无需质疑其品质。

接下来,诗人以“盘盘山为腹,凿凿石为齿”形象地描述了山体与岩石的形态,仿佛是大地的身躯与骨骼,而泉水则在其中流淌,滋养着这片土地。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也暗示了泉水与大地之间的紧密联系。

“喷薄无四时,其灵止如此”则赞美了泉水四季不息的活力与生命力,其精神与灵性令人敬仰。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能完全理解泉水之灵性的遗憾,并希望借助僧人的智慧,探寻泉水起源的秘密,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思考与探索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灵泉的描绘与赞美,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神秘,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与追求,以及对生命与宇宙奥秘的探索与思考。

收录诗词(266)

毕仲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寿李少卿

佳辰溯中元,大第罗燕席。

今岁共兹日,冠盖合佳客。

中堂上寿迟,喜气生四壁。

男女燕雁行,樽俎皆润泽。

惟公台省旧,况是文章伯。

明星在中天,五福阴有力。

惟兹基本厚,未止家万石。

共揖庙堂尊,苍生日安宅。

南园椿已大,悠久与之敌。

长看堂上儿,白头衣五色。

形式: 古风

希鲁奉议四兄生日

画工画青松,惨淡千年姿。

辽鹤俛不啄,又有龟如綦。丈人坐中间,白发衣帔?。

云是东方宿,来为寿者师。

再拜致此图,惟兄能似之。

骨强老于松,心静灵于龟。

形健瘦于鹤,自与长年期。

从来事丹灶,得道今已迟。

定应图上人,适照生之时。

富贵虽常情,在兄奚足为。

王侯金满堂,不义乃滓泥。

岂如食旧德,朝冠与朝衣。

况复源流远,后昆未可知。

好看学行者,恐是麒麟儿。

形式: 古风

读县父诗榜

县地苦迫窄,县亭乃荒凉。

胡为君子来,到此成诗章。

上陈图史乐,次道为政方。

终焉戒易足,俾尔能自强。

荒亭实何幸,得此人不忘。

年深粉墨剥,辞意弥激昂。

谁云官冗小,会有真龙藏。

其珠在人家,门户常有光。

余来诵反覆,感叹鸣中肠。

临风亟欲和,把笔犹徬徨。

安得杜陵翁,为我题屋梁。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读于濆诗

于濆诗不多,遗藁数千叶。

缅观作者意,重叹今人拙。

雅辞清我骨,劲气喷壁裂。

感激生乱亡,辛酸更愁绝。

长城句最苦,三读泪流血。

莫学蒙将军,功高家国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