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濆诗

于濆诗不多,遗藁数千叶。

缅观作者意,重叹今人拙。

雅辞清我骨,劲气喷壁裂。

感激生乱亡,辛酸更愁绝。

长城句最苦,三读泪流血。

莫学蒙将军,功高家国灭。

形式: 古风

鉴赏

毕仲游在《读于濆诗》中,以深邃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感情,对宋代诗人于濆的作品进行了高度评价与深刻解读。于濆虽留世诗作不多,但其遗稿却达数千篇之多,这足以见其创作之勤奋与才华之深厚。

毕仲游在诗中表达了对于濆作品的独特见解,认为其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更在思想深度上触动人心。他指出,于濆的诗歌以其高雅的语言和清澈的文风,净化了读者的心灵,其笔力之强,甚至能喷薄出震撼心灵的力量,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毕仲游进一步阐述了于濆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指出其作品往往能引发人们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以及国家兴衰的深刻反思,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使得于濆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其中,“长城句最苦,三读泪流血”一句,是对于濆诗歌中某句名言的高度赞扬。这句话不仅展现了于濆诗歌语言的凝练与情感的强烈,也体现了毕仲游对这首诗深刻内涵的共鸣与感动,以至于反复诵读,泪水不禁滑落。

最后,毕仲游以“莫学蒙将军,功高家国灭”作为结语,既是对于濆诗歌中所蕴含的历史教训的强调,也是对后世诗人的警示,提醒他们追求艺术的同时,不应忽视对国家与民族的责任感和忠诚。

综上所述,《读于濆诗》不仅是一篇对宋代诗人于濆作品的鉴赏文章,更是毕仲游对于文学创作中情感深度、历史反思以及社会责任等多重维度的深刻思考与表达。

收录诗词(266)

毕仲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伤春

人伤春色老,我伤春色深。

桃花未肯落,半月羁吾心。

有酒且斟酒,无酒将奚斟。

有诗谩吟诗,无诗将奚吟。

诗酒两不得,坐愧桃花林。

咄嗟富家儿,满堂收黄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苦雨

阴云藏雨来,风吼如海潮。

乖龙喜当路,下雨连三霄。

平河忽瀰漫,不见城东桥。

蛰者灌其穴,飞者飘其巢。

惟有鱼与鳖,得势饶腥臊。

虽闻雷霆震,若有鬼神号。

禾丰不得敛,穗湿依生苗。

农家堵户叹,始觉虚勤劳。

乖龙莫之悟,自谓膏泽饶。

始知旱魃虐,未得如雨妖。

形式: 古风

自罗山入信阳过金关道中作

村南闻鸡在村北,土垡如堪竹臲卼。

野蒿诛尽露溪漘,山树烧残空石骨。

疾风吹蓬如卷裘,河水夜冻凌割舟。

但愿黄堂贺新雪,单衣布袜非吾忧。

形式: 古风

济阴

东州女儿年十七,身在风尘如在室。

红腮绿领巧相宜,露浥海棠娇滴沥。

态浓意远画不尽,对客无言却真实。

济阴县令为留连,樽俎相逢复相失。

我读古人书,又爱斯人美。

既未能忘情,亦未能忘礼。

以情败礼礼之贼,以礼约情情有止。

上不与汝碍崆峒之山,下不与汝隔沧浪之水。

无山无水有城市,咫尺青楼三万里。

东家酒香喷兰芷,对客醉歌而已矣。

君不见鲁国有男子,拒户不开宁老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