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挽词三首(其一)

纳谏终无牾,知人久更明。

恩波通四海,寿域载群生。

异俗衣裳会,诸儒雅颂声。

威灵空想象,盛德讵能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接受劝谏始终没有冲突,了解人情世故更加透彻。
皇上的恩泽遍布四海,长寿的疆域承载众生。
不同习俗的人们穿着各异,学者们吟诵着典雅的诗篇。
神威只能在想象中感受,崇高的美德又怎能用言语形容?

注释

纳谏:接受意见。
终无牾:始终没有冲突。
知人:了解人。
久更明:更加透彻。
恩波:皇上的恩泽。
四海:全世界。
寿域:长寿的疆域。
群生:众生。
异俗:不同习俗。
衣裳会:穿着各异的聚会。
诸儒:众多学者。
雅颂声:典雅的诗篇吟诵。
威灵:神威。
空想象:只能想象。
盛德:崇高的美德。
讵能名:怎能用言语形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为仁宗皇帝所作的挽词之一,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敬仰和对其德政的赞美。首句"纳谏终无牾"赞扬了仁宗皇帝接纳忠言,从不抵触,显示了他的开明与宽容。"知人久更明"则强调他识人之明,能够识别和任用贤才。

"恩波通四海"描绘了仁宗皇帝的恩泽如海,惠及天下,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寿域载群生"进一步表达了他对百姓福祉的关注,视民众为国家的根本。"异俗衣裳会"暗示了文化交融,展现了仁宗的包容性。

"诸儒雅颂声"反映出在仁宗治下,儒家学者受到尊重,学术氛围浓厚。最后两句"威灵空想象,盛德讵能名?"表达了对仁宗虽已离世,但其威望和美德仍然令人难以用言语完全形容,流露出深深的敬仰之情。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歌颂仁宗皇帝德政、仁爱和智慧的挽词,语言凝练,情感深沉。

收录诗词(457)

曾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字:子固
  •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57

相关古诗词

以白山茶寄吴仲庶见贶佳篇依韵和酬

山茶纯白是天真,筠笼封题摘尚新。

秀色未饶三谷雪,清香先得五峰春。

琼花散漫情终荡,玉蕊萧条迹更尘。

远寄一枝随驿使,欲分芳种恨无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元沙院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

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

经台日永销香篆,谈席风生落麈毛。

我亦有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凤池寺

经年闻说凤池山,蜡屐方偷半日闲。

笑语客随朱阁上,醉醒身在白云间。

溪桥野水清犹急,海岸轻寒去却还。

为郡天涯亦潇洒,莫嗟流落鬓毛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升山灵岩寺

修竹长松十里阴,任敦烧药洞门深。

独窥金版惊人语,能到青霞出世心。

鸡犬亦随云外去,蓬瀛何必海中寻。

丹楼碧阁唐朝寺,钟呗香花满旧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