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沙院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

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

经台日永销香篆,谈席风生落麈毛。

我亦有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登上高山向南行,一峰峻峭令人疲惫
海边云雾常常阴沉,寒冬时节松竹声声凄凉
佛塔经年香烟缭绕,交谈席上清风拂过尘埃
我也有心随性自在,如琉璃瓶中的清水映照毫发

注释

升山:登山。
南下:向南。
峰高:山峰高耸。
层轩:多层的楼阁。
未厌劳:并不觉得劳累。
际海:海边。
烟云:云雾。
惨淡:阴暗不明。
大寒:严冬。
更萧骚:更加显得萧瑟。
经台:佛塔。
日永:白天漫长。
销香篆:焚烧香篆(佛教仪式)。
谈席:交谈的场合。
落麈毛:风吹落尘埃。
我亦:我也。
有心:有意。
自得:自我满足。
琉璃瓶:透明的玻璃瓶。
秋毫:秋天鸟兽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所作的《元沙院》。诗人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景象,展现了山峰的峻峭、海天的苍茫以及冬日松竹的坚韧。"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这两句生动描绘了攀登高山的过程,虽然辛苦,但诗人并未感到疲倦,反而充满兴致。"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写出了海边景色的阴郁和寒冬中松竹的疏影,营造出一种沉郁而清冷的氛围。

"经台日永销香篆,谈席风生落麈毛",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寺庙中的生活,经堂内香烟缭绕,谈论席间清风拂过,尘埃飘落,显得宁静而雅致。最后,诗人以"我亦有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收尾,表达了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得,即使是平凡的琉璃瓶中水也能映照出细微的事物,寓意心境的清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内心世界的抒发,体现了宋诗的意境之美。

收录诗词(457)

曾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字:子固
  •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57

相关古诗词

凤池寺

经年闻说凤池山,蜡屐方偷半日闲。

笑语客随朱阁上,醉醒身在白云间。

溪桥野水清犹急,海岸轻寒去却还。

为郡天涯亦潇洒,莫嗟流落鬓毛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升山灵岩寺

修竹长松十里阴,任敦烧药洞门深。

独窥金版惊人语,能到青霞出世心。

鸡犬亦随云外去,蓬瀛何必海中寻。

丹楼碧阁唐朝寺,钟呗香花满旧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水香亭

临池飞构郁岧峣,棂槛无风影自摇。

群玉过林抽翠竹,双虹垂岸跨平桥。

烦依美藻鱼争饵,清见寒沙水满桡。

莫问荷花开几曲,但知行处异香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王虞部惠佳篇叙述昔与湘潭亡弟游从仍以亡弟旧诗见示

薄宦红尘常拂面,早衰黄发已盈颠。

棣华零落曾谁语?鸿羽萧条祇自怜。

已矣空闻怀旧赋,泫然犹获济江篇。

殷勤慰我如君少,更悟之他友最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