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轩种山丹

淮阳千叶花,到此三百里。

城中众名园,栽接比桃李。

吾庐适新成,西有数畦地。

乘秋种山丹,得雨生可喜。

山丹非佳花,老圃有深意。

宿根已得土,绝品皆可寄。

明年春阳升,盈尺烂如绮。

居然盗天功,信矣斯人智。

根苗相因依,非真亦非伪。

客来但一笑,勿问所从致。

形式: 古风

翻译

淮阳的千叶花,到这里绵延三百里。
城中的众多名园,种植技术高超,连桃李都比不上。
我的房子刚刚建成,西边有些空地。
趁着秋天种下山丹,雨水充足让它生长,真是令人欣喜。
山丹并非最美的花,但老园丁却有深远的寓意。
它的根深深扎根,珍贵品种都能在这里繁衍。
到了明年春天,山丹花开满枝,鲜艳如锦缎。
这简直是窃取了自然的神功,人的智慧确实非凡。
根和苗相互依赖,既非虚假,也非做作。
客人来访只需微笑,无需询问它们来自何处。

注释

淮阳:地名,古代地区。
三百里:形容距离之长。
名园:著名的园林。
栽接:嫁接技术。
山丹:植物名,一种花卉。
老圃:经验丰富的园丁。
宿根:多年生植物的根。
盈尺:满一尺长。
盗天功:形容技艺高超,仿佛夺天地之工。
相因依:相互依赖,共生共荣。
一笑:微笑,表示欢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西轩种山丹》,描绘了他在淮阳新居附近种植山丹的情景。诗人以淮阳千叶花为引,表达了对山丹这种看似平凡却蕴含深意的植物的喜爱。他欣赏山丹虽非名贵花卉,但其宿根深植,生命力顽强,且品种繁多,如同智慧之人盗取自然之力,创造出美丽的景象。诗人强调山丹的自然生长和真实品质,客人来访时只需欣赏其美,无需追问其来历。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西湖二咏(其一)观捕鱼

西湖不放长竿入,群鱼空作淘河食。

渔人攘臂下前汀,荡漾清波浮两腋。

藕梢菱蔓不容网,箔作长围徒手得。

逡巡小舟十斛重,踊跃长鱼一夫力。

柳条穿颊洗黄金,鲙缕堆盘雪花积。

烧薤香橙巧相与,白饭青蔬甘莫逆。

食罢相携堤上步,将散重煎叶家白。

人生此事最便身,金印垂腰定何益。

形式: 古风

西湖二咏(其二)食鸡头

芡叶初生绉如縠,南风吹开轮脱毂。

紫苞青刺攒猬毛,水面放花波底熟。

森然赤手初莫近,谁料明珠藏满腹。

剖开膏液尚模糊,大盎磨声风雨速。

清泉活火曾未久,满堂坐客分升掬。

纷然咀噍惟恐迟,势若群雏方脱粟。

东都每忆会灵沼,南国陂塘种尤足。

东游尘土未应嫌,此物秋来日尝食。

形式: 古风

迁居汝南

我昔还自南,从此适旧许。

再岁常杜门,壁观无与语。

何人自惊顾,未听即安处。

亟逃颍州籍,来贯汝南户。

妻孥不及将,童仆具樽俎。

身如孤栖鹊,夜起三绕树。

故人乐安生,风节似其父。

忻然暂一笑,舍我西南去。

去已还闭门,时作野田步。

萧条古僧舍,遗像得颜鲁。

精神凛如生,今昔吾与女。

已同羁穷厄,但脱生死怖。

幸世方和平,有土非寇虏。

春寒烧黄茅,昼饭煮青茹。

何必潩上田,幸此足粳稌。

归心念狂简,裁制时已莫。

形式: 古风

过九华山

南迁私自喜,看尽江南山。

孤舟少僮仆,此志还复难。

局促守破窗,联翩过重峦。

忽惊九华峰,高拱立我前。

萧然九仙人,缥缈淩云烟。

碧霞为裳衣,首冠青琅玕。

挥手谢世人,可望不可攀。

我行竟草草,安能拍其肩。

但闻有高士,卧听松风眠。

松根得茯苓,状若千岁鼋。

煮食一朝尽,终身弃腥膻。

腹背生绿毛,轻举如翔鸾。

相逢欲借问,已在长松端。

何年脱罪罟,出处良自便。

芒鞋拄藤杖,逢山即盘桓。

斯人未可求,岩室傥复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