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自述(其六)

立身诚意两操持,甘苦从教心自知。

切磋他山资好友,追随鲁殿得吾师。

半生书剑嗟无用,卅载功名愧已迟。

壮不如人将老大,返躬何以策良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三十自述(其六)》由清代诗人许传霈所作,通过深沉的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的感悟与抉择。

首联“立身诚意两操持,甘苦从教心自知”,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道德修养和内心世界。他强调了在为人处世中,诚心诚意的重要性,并且认为无论经历何种境遇,内心的体验只有自己最清楚。这种自我认知的深度,体现了诗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颔联“切磋他山资好友,追随鲁殿得吾师”,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学习与借鉴。他提到与智者交流的重要性,通过与不同背景的朋友切磋,以及追随贤者的脚步,不断汲取知识与智慧。这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追求,也是对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向往。

颈联“半生书剑嗟无用,卅载功名愧已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反思。他感慨于自己半生的努力似乎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对于功名的追求也显得有些迟缓。这种自我审视,既包含了对过往努力的肯定,也流露出对未能及时实现目标的遗憾。

尾联“壮不如人将老大,返躬何以策良时”,则展现了诗人在面对岁月流逝时的思考。他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再像年轻人那样充满活力,时间的紧迫感促使他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更有意义的事情。这一联不仅反映了诗人的成熟与深思,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即即便面临年龄的增长,也要珍惜当下,寻找并把握良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其对道德修养、个人成长、社会关系以及时间价值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次个人心灵的对话,也是对后世读者关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启示。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由诸暨至东阳肩舆偶成(其一)

为补前游到浙东,春风料峭路匆匆。

暮云百怪空中幻,仄径千重绝处通。

鸟语山原芳草绿,雨馀涧曲杏花红。

苧罗一朵倾城色,尽付苍茫烟雾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由诸暨至东阳肩舆偶成(其二)

茅店鸡声侵晓催,林隈历尽到山隈。

岩县飞瀑疑残雪,堤落鸣泉送远雷。

人语家家随耳换,旅怀处处逐心来。

有事白板桥头住,沽酒前村醉一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二月二十八日偕龚梓材邑宰游白云洞在东阳城西十里

平生雅有看山癖,为访名山遍纵迹。

此邦山势倍巍峨,双岘八华翠环积。

甑峰之阴深复深,有洞瓮然云滃白。

我来春雨初霁时,溪水潺潺乱郊陌。

山隈曲径画图开,正奋足力忘休息。

忽惊两岫排碧空,擘破玉龙五千尺。

喷雪霏雾逞奇诡,倒海奔涛自雄特。

白日浑讶风雨来,当头幻作金铁掷。

清盈贮成琼玉盆,玲珑长挂珠玑壁。

观水须穷水之源,彳亍峰峦奋杖策。

绝顶山势复嶙峋,脚底鸣涛走霹雳。

飞瀑竟接石乳泉,一窍晶莹通地脉。

偶然松火试石铫,虎跑惠泉不能敌。

我闻有宋多隐逸,手把渔竿谢徵辟。

又闻明季张太傅,凿半月池藉游适。

遂初洗得此心清,尚志奚为万乘易。

况是先儒读书处,佳话堪镌一片石。

君子所重去故乡,理学文章炳今昔。

何幸先达竟萃此,景行高山两树得。

客言胜地不虚来,供奉瓣香藉亲炙。

否则雅事续东园,终古名区开讲席。

桃花半坞蒸霞红,松老千株映岚碧。

年年佳气满山林,涵碧翠微见颜色。

我是金华后世人,已惭名氏食旧德。

襆被来此或夙缘,愿诛衡茅处山侧。

形式: 古风

题俞五如有酒学仙图为姚师竹广文作

人生不过数十年,倏忽韶华指一弹。

富贵贫贱于其际,复晞朝露过云烟。

俞子胸中思烂熟,隐居吴兴山水间。

吴兴山水独清远,佐以壶觞尽合欢。

幕庐天地势寥廓,黄垆何妨醉倒眠。

红尘扰扰愁独醒,常恨不封到酒泉。

古来奇士奇面目,靳以形骸许瓦全。

手拄一杖跛一足,图画神仙妙并传。

开元道士李元中,四十年居终南山。

魂返七日失其魄,得饿殍尸附无端。

岂是君身有仙骨,果然谷辟得霞餐。

君谓修真太艰苦,举杯一笑乐陶然。

笑我本来非真相,形随影兮坠区寰。

梦化栩栩来春蝶,壳脱蠕蠕出秋蝉。

推之飞潜与动植,莫非大造理盘旋。

安能长拼此血气,饮酒食肉费万钱。

顿耗精力腐草木,渐使荼毒穿肠肝。

身不我有心有我,何以策乎心所安。

为臣当忠子当孝,人世自具不解缘。

一朝完身归太古,斯情赖有酒杯宽。

壶公岁月壶中久,合与徜徉卅六天。

遥望宫阙森瑶岛,俯瞰世界几大千。

是时群仙皆厕侧,桐君橘叟讷不言。

守此智珠勿复失,便是壶天九转丹。

奚待琐细谈元妙,爱护宝鼎和元田。

我闻此言亦颔首,酌以大斗开欢颜。

有酒学仙无酒佛,此情此理何拘牵。

酩酊终日乐吾乐,固非学佛亦学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