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匍匐岐山下,三呼已过时。
臧孙虽有后,伯道竟无儿。
自是终身痛,空留一县悲。
老人休雨泪,转面即逢伊。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岐山下对着已故去世的虢县令犹子的墓地,感慨万分的情景。"匍匐岐山下,三呼已过时"表达了老人面对死亡亲人的悲痛和无奈,时间流逝,但哀思依旧。"臧孙虽有后,伯道竟无儿"暗示家谱断绝的忧虑与哀伤,不仅是个人之痛,也是家族延续的挫败。
"自是终身痛,空留一县悲"强调了这份哀思将伴随老人终生,并且这种悲伤不仅属于个人,更是整个县城共有的记忆。"老人休雨泪,转面即逢伊"则表现了老人的泪水如同春天的细雨般不断,转脸之间又触景生情,哀思无处不在。
整首诗通过对岐山之下老人哀悼的情景描写,传达了一种深切的个人悲痛和家族断绝的哀伤。同时,这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血缘纽带的重视以及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
不详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诗人陈师道之姊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曾为朝散已多时,起废皇恩许再为。
学得子文无愠色,笑他白老强题诗。
虽无妄想追前境,犹有贪心刻后期。
祇向今冬求致仕,要将恩泽与孙儿。
击鼓填街道,传声过水滨。
国严三岁祀,恩洗万方春。
舟楫随南斗,衣冠拱北辰。
岭南并岭北,多少望归人。
随风坠露事轻儇,巧占人间欲夏天。
只恐障空飞似雪,从教糁径白于绵。
未央宫暖粘歌袖,扬子江清恼客船。
老去强看愁底事,昏花满眼意茫然。
何必彷徉水石间,听君言话已孱颜。
三湘尽处犹逢竹,五岭回时却见山。
吏案总教如雁进,灵源我且似鸥闲。
天边猿鹤皆相识,惟欠携筇日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