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梵志的《诗并序》之八十八。王梵志以通俗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见长,此诗亦是其作品中的一篇佳作。
诗中通过一系列生活化的场景和对话,形象地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在人际交往中如何保持平和的心态。首句“敬他还自敬,轻他还自轻”强调了相互尊重的重要性,无论是对他人的尊敬还是轻视,最终都会反作用于自己。接着,“骂他一两口,他骂几千声”则揭示了人们在冲突时往往情绪失控,恶语相向,结果只会加剧矛盾,甚至引发更激烈的反应。这一段落通过对比,警示人们在面对他人不当言行时应保持冷静,避免陷入恶性循环。
“触他父母讳,他触祖公名”进一步阐述了在社会交往中应尊重他人的家庭和文化背景,避免触及禁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纷争。最后,“欲觅无嗔根,少语最为精”总结了保持内心平静和避免冲突的关键在于减少言语的使用,尤其是那些可能引发争端的话语。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人际关系中的相处之道,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学会控制情绪,尊重他人,以和谐共处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