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遥闻甘似醴,不特在金茎。
此诗句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丁谓之手,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享受。"遥闻甘似醴,不特在金茎"一句,通过借用听觉感受来描绘一种超乎寻常的美味,这种美味不仅仅存在于黄金制作的酒器中,而是无处不在,给人以精神上的满足。
诗中的“遥闻”表达了一种远距离的感知,不需要亲临其境便能感受到甘美如醴的滋味,这里的"遥闻"更像是一种心灵的感应,而非单纯的耳朵所闻。"甘似醴"则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比喻,醴在古代指的是一种非常甜美的酒,如同今日我们说的佳肴美味。
而最后一句“不特在金茎”更深化了这种观点,表明这份美味并不局限于贵重的金器中,这里“金茎”的"茎"字有着装饰、盛放之意。诗人通过这一点突破了物质享受的界限,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精神层面,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美好事物无处不在且超越物质享受的哲学思考。
总体来说,这句诗展示了古代文人对于生活品味与精神追求的高远境界。
不详
后更字公言。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钱镠之孙)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他同时兼任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苏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军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显赫一时,贵震天下
逐朵檀心巧胜栽。
天和无爄恶,何用磔鸡禳。
绿杨垂手舞,黄鸟缓声歌。
背装花屈膝,白打大廉斯。
进前行两步,跷后立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