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种菊宁无意,幽居得自怡。
丘园临晚节,霜露傲寒枝。
逐客餐英夕,休官待酒时。
清风与高致,千载重相期。
这首诗名为《题刘伯寿菊逸卷》,是元末明初诗人蓝仁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种植菊花的无意之举,却在幽静居所中找到了自我陶醉的乐趣。他欣赏菊花在秋末展现出坚韧的品格,即使面对霜露也傲然挺立。诗人借菊花的品性,寓言自己虽被贬逐但仍能以菊花为伴,享受清闲时光,期待着与高尚情操共度未来的岁月。整首诗流露出诗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高雅志趣,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期许。
不详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卧病秋将尽,艰难日又增。
夜深方著枕,户远更留灯。
邻畏呻吟近,僮来抑按能。
有身应有患,空寂未如僧。
道士清溪住,扁舟久未回。
井垂霜后橘,门掩雨前苔。
凫舄长相候,鱼书杳不来。
虹桥他日宴,又负紫霞杯。
丘园无雅况,经训有馀閒。
偶过柴门外,相期药肆间。
谈诗不知倦,看画欲忘还。
二仲称仪表,衰容讵可攀。
五亩城边宅,过门忆往年。
病抛诗社卷,贫索酒家钱。
古道能追辙,新声不改弦。
鹿门秋月色,因照德公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