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坚甫同年(其一)

坚甫神太清,不谓久流落。

别来二十载,论议转深博。

其中富所有,种道以文穫。

铺张讲治乱,破若劲弩彍。

众人诮青衫,可笑俗眼薄。

兰筋隐瘦骨,垂耳受羁络。

拳挛喙拄地,过者无伯乐。

去蜀持底归,雄藁满坏橐。

朝辞玉垒关,暮上石匮阁。

知子者云谁,独我怀抱恶。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翻译

坚甫精神超然,没想到长久漂泊。
分别二十年,你的见解更加深刻宽广。
你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用文章传播道德。
你详尽阐述治乱之道,如强弓疾射般犀利。
众人嘲笑你衣着朴素,可笑他们眼光浅陋。
你像兰花般坚韧,忍受束缚,耳朵低垂。
你蜷缩着,嘴触地,无人能识你的才华。
离开蜀地时,带走了什么?只有满袋的雄心壮志。
早晨告别玉垒关,傍晚已登石匮阁。
了解你的人是谁?唯独我明白你内心的苦楚。

注释

坚甫:人名。
神太清:精神超脱。
流落:漂泊。
二十载:二十年。
论议:见解、议论。
种道:积累道德。
文穫:用文章传播。
铺张:详尽阐述。
劲弩彍:强弓疾射。
青衫:朴素衣服。
俗眼:世俗的眼光。
兰筋:比喻坚韧。
羁络:束缚。
伯乐:识别人才的人。
雄藁:雄心壮志。
玉垒关:地名,边境关隘。
石匮阁:地名,可能指书阁。
怀抱恶:内心苦楚。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朋友对即将远行的同窗坚甫表达深情厚谊之情。开篇"坚甫神太清,不谓久流落",表明坚甫品格高洁,不受世俗污染。"别来二十载,论议转深博"则是对两人分别二十年后的感慨和学识的提升。

"其中富所有,种道以文穫",诗人希望坚甫在旅途中能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才华,如同农夫播种等待收获。接下来的"铺张讲治乱,破若劲弩彍",则是表达对坚甫能够治理国家、恢复秩序的期望。

然而社会上的流言蜚语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众人诮青衫,可笑俗眼薄"显示了诗人对于世人浅薄视角的无奈。"兰筋隐瘦骨,垂耳受羁络"则是坚甫形象的描绘,他虽然外表清贫,但内心充满着高远的志向。

"拳挛喙拄地,过者无伯乐"此句表现了坚甫对世俗之事的不屑一顾,而"去蜀持底归,雄藁满坏橐"则是诗人对于坚甫未来旅途中的美好愿景。

最后两句"朝辞玉垒关,暮上石匮阁"描绘了坚甫离别的壮丽场面,而"知子者云谁,独我怀抱恶"则是诗人对于坚甫品性的理解和对其深厚情谊的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坚甫的赞美和对友情的寄托,展现了作者文同对朋友深沉的情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送张兢无悔秘校赴调

无悔富道谊,卷藏无所施。

端笏拜上官,十年走阶墀。

人皆为嗟惋,君独安且怡。

又执考书去,当衡谁与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李道士

先生若孤云,两在隆山见。

清标瘦弥耸,秀骨老愈健。

高谈吐深诣,大句写精鍊。

忽起忆鹅池,肏飞石泉溅。

形式: 古风

送李道士归

先生状貌古,瘦健若老鹤。

秋风唳清霄,寒响满寥廓。

一腹冰雪词,勿为俗人作。

便可住鹅池,乾死守岩壑。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送杨议卿赴举

寒日照残树,新霜结衰草。

有客奉高荐,策马奔远道。

声名近转大,文字素已好。

壮岁虽可恃,荣科亦宜早。

勉自报春晖,高堂亲发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