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伯夷不食周武粟,程婴可托赵氏孤。
死者复生欲无愧,受遗归妹况在予。
经营百事失本意,跬步寻常畏简书。
人閒若有不税地,判尽筋力终年锄。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伤歌行四首(其四)》,主要通过两个历史典故——伯夷拒食周粟和程婴保护赵氏孤儿,来表达个人对现实的感慨。首句以伯夷的坚守节操象征对理想不妥协的态度,次句则借程婴的忠诚,强调忠诚与责任的重要性。诗人感慨,即使面临世俗的繁琐事务,他仍希望能保持初心,不违背自己的信念。
“死者复生欲无愧”表达了诗人对道德追求的执着,即使面对已逝之事,也要问心无愧。“受遗归妹况在予”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暗示自己也有类似的责任和期待。然而,“经营百事失本意,跬步寻常畏简书”揭示了现实中难以避免的困境,繁琐的事务使他失去了最初的志向,连日常小事都让他感到畏惧。
最后两句“人閒若有不税地,判尽筋力终年锄”,诗人表达了对自由土地的向往,如果能有一片无需纳税的土地,他愿意付出全部精力去耕作,这既是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也是对束缚现实的无奈讽刺。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情感真挚,体现了黄庭坚在困境中坚守自我,追求理想的精神风貌。
不详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诸妹欲归囊褚单,值我薄宦多艰难。
为吏受赇恐得罪,啜菽饮水终无欢。
永怀遂休一夜梦,谁与少缓百忧端。
古人择婿求过寡,取妇岂为谋饥寒。
孟氏至诚通竹笋,姜诗纯孝感渊鱼。
古人常欲养志意,君子不唯全发肤。
有妹言归奉箕帚,仰谁出力助葭莩。
等閒亲鬓贫中白,自悔从来色养疏。
草木摇落天沉阴,蟋蟀为我商声吟。
高明从来畏鬼瞰,贫贱不能全孝心。
蚤知义利有轻重,积羽何翅一钩金。
莫悲归妹无锦绣,但愿教儿和瑟琴。
文殊堂下松,永日如鸣琴。
我登双松堂,时步双松阴。
中有寂莫人,安禅无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