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名价皆酬百万馀,尚怜方丈讲玄虚。
西都宾问曾成赋,东海人求近著书。
茅洞烟霞侵寤寐,檀溪风月挂樵渔。
清朝还要廷臣在,两地宁容便结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作品,属中晚唐时期的诗歌。全诗采用了豪放与清新并重的艺术风格,语言丰富而不失典雅。
"名价皆酬百万馀,尚怜方丈讲玄虚。"
这两句开篇便展现出诗人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以及对于高深莫测、难以捉摸之学问的敬仰。在这里,“名价”指的是声誉和价值,而“百万馀”则形象地表示其价值非凡。“尚怜方丈”中,诗人表达了对佛教禅师或道教真人的崇敬之情,因为他们能够洞悉玄妙的道理。
"西都宾问曾成赋,东海人求近著书。"
这两句则描绘出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声望和影响力。“西都宾问”指的是长安(当时称为西都)的来客询问诗人的作品,而“东海人求”则表明远在东海之滨的人们也渴望得到诗人的新著。这里的“曾成赋”和“近著书”显示了诗人在文学上的成就。
"茅洞烟霞侵寤寐,檀溪风月挂樵渔。"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隐逸生活和心境。“茅洞烟霞”形容居所被迷雾笼罩,“檀溪风月”则是对夜晚风光的抒写。这里的“侵寤寐”和“挂樵渔”都有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宁静与灵感的意味。
"清朝还要廷臣在,两地宁容便结庐。"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朝政的关注以及个人隐逸生活的愿望。在“清朝还要廷臣在”中,诗人希望朝廷能有贤明之士,而“两地宁容便结庐”则是说一旦两地安宁,就可以选择归隐山林。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社会影响力,也表现出了他对于智慧的追求以及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
不详
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别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应缘南国尽南宗,欲访灵溪路暗通。
归思不离双阙下,去程犹在四明东。
铜瓶净贮桃花雨,金策闲摇麦穗风。
若恋吾君先拜疏,为论台岳未封公。
心似孤云任所之,世尘中更有谁知。
愁寻冷落惊双鬓,病得清凉减四支。
怀旧药溪终独往,宿枯杉寺已频期。
兼须为月求高处,即是霜轮杀满时。
帆楫衣裳尽钓徒,往来踪迹遍三吴。
闲中展卷兴亡小,醉后题诗点画粗。
松岛伴谭多道气,竹窗孤梦岂良图。
还须待致升平了,即往扁舟放五湖。
声利从来解破除,秋滩唯忆下桐庐。
鸬鹚阵合残阳少,蜻蛚吟高冷雨疏。
辩伏南华论指指,才非玄晏借书书。
当时任使真堪笑,波上三年学炙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