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周仲嘉再示三篇(其二)

花有芳丛竹有林,春来各竞趁光阴。

妍媸等是目前事,冷淡方知异日心。

十二里山长隔面,一帆风地每传吟。

高山流水人知否,绿绮窗间自晓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花丛中绽放着芬芳,竹林里生机勃勃,春天来临,各自抓紧时间争艳。
美丑都是眼前的事,冷暖之情才能看出日后真心。
十二里的山峦阻隔视线,但清风中常常传来吟唱的声音。
高山流水的知音难觅,只有绿绮窗边的琴声独自响起。

注释

花:盛开的花朵。
芳丛:花丛。
竹:竹子。
林:树林。
春:春天。
竞:竞争。
光阴:时光。
妍媸:美丑。
目前事:眼前的事情。
冷淡:冷漠淡然。
异日心:未来的心意。
十二里山:遥远的山峰。
隔面:遮挡视线。
一帆风地:清风拂面之地。
传吟:传扬吟唱。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典故,比喻知己。
人知否:人们是否知道。
绿绮窗:绿色的窗户。
自晓琴:独自弹奏的琴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瞬间与永恒的思考。开篇“花有芳丛竹有林,春来各竞趁光阴”,诗人捕捉到了春天万物争相绽放的生机,花朵和竹子竞相展示它们的美丽,似乎在追逐着有限的春光。

接着“妍媸等是目前事,冷淡方知异日心”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当前繁华景象保持一种超然态度,认识到一切美好都是暂时的,而只有当它们不再时,人们才会真正体会到它们的价值。

“十二里山长隔面,一帆风地每传吟”描绘了一个遥远的山峦和一片飘逸的帆影,以及诗人内心的吟咏,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是诗人的情感寄托。

最后,“高山流水人知否,绿绮窗间自晓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体悟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中的“高山流水”象征着永恒与纯净,而“绿绮窗间自晓琴”则是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通过弹奏琴瑟来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理解和欣赏。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造诣,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哲学的深度,探讨了时间、美丽与内心世界之间微妙的关系。

收录诗词(715)

王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周仲嘉再示三篇(其三)

长篇大轴势如林,慰我穷愁正结阴。

数首娱忧兼寓物,几人对面便知心。

多求笔吏供濡墨,剩买筠筒给浩吟。

闲静心情如此少,能听贺若是知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知字韵二篇(其二)答寄赠

全无客到掩庵扉,冷暖心肠袛自知。

贫欠饭租难乞米,午亏睡课且裁诗。

已伤刃自惊逢敌,多病人难更说医。

强半工夫付诗轴,独惭骑吏立门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知字韵二篇(其一)答解嘲

春来秋去锁烟扉,此境人间不易知。

强遣忧愁须藉酒,巧传消息却因诗。

生缘有累难除药,性本无为不用医。

苦乐从来略相对,乘车须记饭牛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郑丈戏赠谹父

生疏僮仆贱,颜色病妻同。

定有明人眼,真烦寿乃翁。

仙曹歌法曲,词伯缀秋风。

不是人间谱,霓裳堕月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