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底层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首联“今时谁复免忧虞,几度书来叹力痡”直抒胸臆,感叹在当今时代,谁能避免忧患,书信往来中常有人哀叹劳力之苦。颔联“画阁已空搜白屋,小民欲尽索穷儒”描绘了权贵之家的奢华与平民百姓的困顿,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社会阶层的不平等。颈联“多情自合为身累,彻骨惟应与道俱”表达了诗人对个人情感与道德追求之间关系的思考,认为过分的情感投入会成为负担,而真正的追求应该与道同行。尾联“无食无儿非汝恨,残毡犹可学双趺”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困境中的坚韧与乐观态度,即使面临无食无子的困境,仍能保持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侧面,以及诗人对于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