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七月送姚廉访移司金陵二首

十载孤怀郁不开,二年谈麈得重陪。

亦知久聚难为别,纵复相逢有此回。

野老共遮骢马路,仙翁合管凤凰台。

慈湖相见如相问,已约钟山探早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十年的孤独心情难以舒展,两年的交谈如今得以再次陪伴。
我也明白长久相聚后分离不易,即使再次相逢,这样的机会也寥寥无几。
乡野老者纷纷拦路,期待与你同行在马路上,仙翁也应一同登上凤凰台。
在慈湖重逢仿佛问候,我们已经约定去钟山探寻早开的梅花。

注释

孤怀:孤独的心情。
郁不开:无法舒展。
谈麈:闲谈的伴侣。
重陪:再次陪伴。
久聚:长时间的相聚。
难为别:难以轻易分别。
纵复:即使再次。
此回:这样的机会。
野老:乡村老人。
遮:拦路。
骢马:青白色的马。
仙翁:有道之士或尊称。
合管:应当共同参与。
凤凰台:象征高雅之地。
慈湖:地名,可能指亲切的湖泊。
相问:问候之意。
钟山:地名,南京的著名山峰。
探早梅:探访早开的梅花,寓意早春之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黎廷瑞所作的《癸巳七月送姚廉访移司金陵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人以十年来内心的孤独感慨开篇,表达对友人姚廉访的深厚情谊。他深知相聚不易,即使未来再相逢,这样的机会也颇为难得。接着,诗人描绘了送别场景,乡野老者拦路相送,仿佛连自然之灵也为他们的友情所动,暗示着姚廉访的重要地位。最后,诗人以慈湖相见时的问候和相约一同去钟山赏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对离别的不舍和对相聚的期盼。黎廷瑞的笔触富有诗意,使得送别之情显得尤为动人。

收录诗词(295)

黎廷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 字:祥仲
  • 籍贯:鄱阳(今江西波阳)
  • 生卒年:1250年~1308年

相关古诗词

送人之淮南

淮南稍觉故人稀,几度拿舟愿辄违。

王粲去乡应有恨,邴原避地岂无依。

稻迷绛国鸿初下,酒满江城蟹正肥。

想见临风重回首,芝山日日白云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友游淮

君行不少住,明日是清明。

驿路垂杨暗,淮河新水平。

天晴纡野兴,地迥畅离情。

故友如相问,深山戴笠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史水东访馀干张千林

永夜一灯青,相逢话苦心。

悠悠拾翠梦,袅袅采芝吟。

小雨黄花健,西风荷叶深。

何须笑摇落,春意在山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送朱瑞卿

长忆扬州笑口开,扁舟何意子能来。

居然一别又三载,如此相逢能几回。

春色渐归千古树,雨晴犹有隔年梅。

归帆不泊无邠水,少驻东风领一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