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耕织图(其二)

吴蚕作茧明于雪,苕霅之水清且冽。

东邻西舍缲车鸣,银丝出盆光皎洁。

官税已输私债还,美人晓织绿窗间。

娇莺睍睆机声度,春笋参差玉指攀。

织成素绢坚且致,先奉翁姑后夫婿。

朔风吹木霜霰飞,夫不忧寒妾如意。

君不见青楼艳女好蛾眉,留客高歌送酒卮。

缠头蜀锦不知数,黄金暮尽朝别离。

不如田家荆布妻,贫富苦乐长相随。

采桑养蚕缲好丝,年年织绢制郎衣。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江南农村的农耕与纺织生活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首句“吴蚕作茧明于雪”,以“明于雪”形容蚕茧的洁白,既赞美了蚕丝的品质,也暗示了劳动者的辛勤与智慧。接着,“苕霅之水清且冽”描绘了清澈的河水,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清新之感,同时也象征着生活的纯净与美好。

“东邻西舍缲车鸣,银丝出盆光皎洁”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村民们忙碌的纺纱情景,银白色的丝线在阳光下闪耀,不仅体现了劳动成果的珍贵,也寓意着生活的富足与希望。

“官税已输私债还,美人晓织绿窗间”描绘了女性劳作的场景,她们在清晨的绿窗下辛勤劳作,不仅偿还了债务,也为家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体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重要角色和坚韧精神。

“娇莺睍睆机声度,春笋参差玉指攀”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鸟鸣与机器的运转声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氛围,同时“春笋参差玉指攀”形象地描绘了织女灵巧的手法,展示了她们技艺的精湛。

“织成素绢坚且致,先奉翁姑后夫婿”强调了织女对家庭的责任与奉献,她们首先满足长辈的需求,然后是丈夫,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中的尊老爱幼、夫妻和睦的价值观。

“朔风吹木霜霰飞,夫不忧寒妾如意”表达了夫妻间的相互体谅与支持,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下,也能保持内心的温暖与和谐。

“君不见青楼艳女好蛾眉,留客高歌送酒卮。缠头蜀锦不知数,黄金暮尽朝别离。”对比了青楼女子的奢华生活与短暂快乐,与前文的农村妇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普通劳动者生活的朴实与长久。

“不如田家荆布妻,贫富苦乐长相随。采桑养蚕缲好丝,年年织绢制郎衣。”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田家妇女的赞美,她们虽然生活简朴,但与丈夫共同经历了生活的酸甜苦辣,这种相濡以沫的情感更为珍贵。

整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中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状态与情感世界,既有对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赞美,也有对家庭伦理和社会价值观的深刻思考,是一幅生动而富有哲理的画面。

收录诗词(26)

李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画松

君不见灵隐山前小朵峰,入山九里皆青松。

怒涛翻空捲江海,高枝挂石磻虬龙。

西湖三月春意浓,锦囊骏马呼奚童。

清阴夹道生爽气,金粉扑面香濛濛。

两年不踏湖头路,转眼春来又春暮。

画中忽见一株松,彷佛山前幽绝处。

幽绝之处多仙灵,吾独何为缚尘缨。

寄谢仙灵许同隐,准拟长镵寻茯苓。

形式: 古风

丹阳道中

茅屋鸡声催早起,僮仆相呼戒行李。

拥袍无计冲晓寒,野店村醪薄于水。

羊头小车铁裹轮,后催前挽声辚辚。

平原极目但衰草,西风忽起迷沙尘。

坦途才过十里馀,行行曲磴多崎岖。

松林杳蔼不见日,冻雾作雪沾衣裾。

黄土山冈高复陡,车夫努力成牛吼。

须臾下坂一何易,势若骏马争先走。

尝忆当年未为客,纵览方舆遍图籍。

太行蜀道虽漫闻,七里八冈今始识。

男儿初生挂弧矢,岂分拘拘老松梓。

他年会作子长游,剩赋新诗满人耳。

形式: 古风

溪居图

画里溪山好,溪亭事事幽。

阑干三面水,风月四时秋。

野老时分席,渔人每系舟。

此中容隐逸,何用觅丹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晚次毗陵

旧垒斜阳里,孤舟野水滨。

高风怀季子,侠气想春申。

树古鸦啼暝,桥危客问津。

渔歌何处起,旅泊易伤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